黄仕忠 | 忆平慧善老师

我于1978年秋至1985年夏在杭州大学读本科和硕士。有许多老师给我们上过课,如同和煦的春风,给年轻的学子以温馨的感觉。如今四十多年过去,老师们大多已归道山,而我的记忆也变得模糊,幸而尚有依稀的印象,遂写下这些内容,谨此表达对老师们的怀念。这是其中一篇。

责任编辑:刘小磊

平慧善(1934-2023),1934年10月出生,浙江海宁人。1956年7月,浙江师范学院(后改名杭州大学)毕业留校。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年至1986年任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94年12月退休。长期致力于明清文学及古代女性作家研究,编校整理有《黄宗羲诗文选译》《黄宗羲全集》《说岳全传校注》《李清照及其作品》等。2023年1月6日于杭州逝世,享年90岁。

平慧善老师给我们78级本科生讲古代文学的小说部分,三、四年级时,还开过《儒林外史》的选修课。

平老师是浙江海宁人,1934年生,当时年届四五,但未到五十。她看起来很慈祥,剪着短发,发丝有些卷曲,衬贴着她满月般的脸庞。她总是洋溢着笑容,快人快语,不时冒出爽朗的笑声,极有穿透力。她的板书十分硬朗,配合着响亮的嗓门,颇有男子风格,无怪乎人称其为女中豪杰。

她讲《儒林外史》,很注意这部小说的特殊结构,也发表过多篇文章来作讨论。课上先是罗列诸家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一度也对这部小说的结构着了迷,根据自己阅读时的感受,觉得诸说尚有未到之处,一时间心头缠绕的都是此事,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说。

《儒林外史》的特别之处,是由一个接一个的故事联缀成书。一个人物出场,直到他的故事结束,然后再引出另一个人的故事,所以没有贯穿全书的人物和事件。对这种结构模式,以往的形象说法有:连环短篇、缀段、贯珠等,我觉得都不够贴切。我认为吴敬梓很可能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