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绝的新细节
最新研究表明,希克苏鲁伯撞击后产生的尺寸在0.8至8微米的硅酸盐粉尘在触发恐龙灭绝的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发自:广州
责任编辑:朱力远
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生物大灭绝事件中,包括非鸟恐龙类在内,地球上大约四分之三的物种灭绝了。自1980年代小行星撞击说提出以来,科学家陆续发现证据可以佐证这个灭绝原因,特别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撞击事件和灭绝过程提供了参照。
关于大灭绝的基本过程,科学界一般认为是希克苏鲁伯撞击后产生的物质喷射至大气层,从而导致全球气候骤变,温度异常降低,致使大量生物无法生存。但究竟哪些物质参与推动了气候的骤变,具体的细节如何,这些问题仍然存在争议。
最近,比利时皇家天文台、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沉积数据,模拟了古气候的变化,认为硅酸盐粉尘在触发这一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微粒尺寸在0.8至8微米,形成巨大的尘埃云团升入平流层,随后散布全球,遮天蔽日,长期阻碍光合有效辐射。叠加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