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学术巨匠:略谈翁同文先生的出版史与科技生活史研究

翁同文先生的治学植根传统,视野与方法深受西学影响,将文献与文物高度结合,将社会与人生充分融贯,特别关注下层社会、特殊技艺以及基本典籍。

责任编辑:刘小磊

翁同文(1915-1999),浙江泰顺人。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受教于俞平伯、陈寅恪、钱穆、金岳霖等教授。1948年赴英国留学,1955年受法国汉学家白乐日邀请,襄助“宋史研究计划”,撰写《宋代人物生卒及第年录》。此后历任德国波恩鲁尔大学中文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东方语言系、新加坡南洋大学及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等。出版有《中国科学技术史论丛》《艺林丛考》《四库提要拾补》等。

翁同文先生是国际著名的中国文史学者,所涉治学领域既包含传统的四部之学,也触及社会史、文学史、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等诸多领域,成就之杰出,影响之广被,皆为世所知。我入学也晚,且因两岸阻隔,未及拜识,很感遗憾。最近泰顺召开纪念翁先生会议,研讨翁先生的成就,承吴松弟教授以弘著两巨册见示,稍作披览,钦佩无似,卓然大家,沾被当代,足存不朽。尤感钦佩的是翁先生晚年心系乡梓,捐助尤多,乡邦后学也没有忘怀他的恩泽,出版文集,纪念讨论,足为佳话。

我与翁先生未有请教面晤的机会,治学领域交集点也很少,有感于翁同文先生之拳拳乡情,功存学术,也感于吴松弟教授之热情相邀,泰顺主办单位之心感前修,弘传学术,偶因杂事所困,不克预盛,愿将阅读《翁同文文集》后的粗浅体会写出。略陈瓣香,敬祭前哲。

一、《四库提要拾补》:心气很高的传统读书笔记

先说我较熟悉的文献学研究,以文集第五编《四库提要拾补》为例。此部分凡八十八篇,沿传统书目题跋之写法,大多较简单,记录《四库提要》所见疏误之校订,其中有若干篇,极见用力之深。第一篇考宋初郭忠恕《佩觿》三卷,讨论提要引《宋史》忠恕本传,认为提要所引与通行之百衲本及殿本《宋史》有很大不同,推测二本有脱简,因此而将忠恕在湘阴公刘赟幕府中的一段怨隙,对象弄误。继而就今存五代宋初文献记载,还原郭忠恕之生平,恢复大端,批评忠恕为人“纵酒无检,与人多忤”,且揭王国维所考,后周刻《九经字样》,乃忠恕所书,其贡献自有不可淹没者。对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之四库本八卷,今人言之多矣。翁考有一特别有价值之史料,即揭出元马祖常《石田集》卷二有《题辛良史〈披沙集〉》:“未可披沙拣,黄金抵自多。悠悠今古意,落落短长歌。秋塞鸣霜铠,春房剪画罗,吟边变馀发,萧瑟是阴何。”翁先生因此知道辛有《披沙诗集》,评价说:“阴何,阴铿、何逊也。以此相比,深许之矣,无惑乎其与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