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甘肃张掖网红景点涉未批先建、违规取水
社交媒体平台有人评价芦水湾,“没有西北的风尘仆仆,反而有山清水秀的感觉”。
建成12年的芦水湾景区并没有办理相关手续,令人匪夷所思。“芦水湾太好了,反而大家习惯了。”知情人士感慨。但张掖未批先建的人工水面并非个案。
张掖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0年8月以来,张掖市连续完成了黑河调水任务,下游东居延海自2004年以来未再干涸。但有关人士认为,张掖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城市违规建设的人工水面在丰水期体现可能不明显,但近几年黑河径流量偏枯,已经显现出生态风险。
发自:甘肃张掖
责任编辑:汪韬
湛蓝的湖水涉嫌“违规取水”,靓丽的风景涉嫌“未批先建”。
2023年12月4日,甘肃省张掖市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通报典型案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提出要在全市开展生态和涉农领域学法、普法、执法活动,对违法违规取水用水等问题集中整治,开展水资源规范管理突破年、水权水价和水管体制改革年行动。
此前的12月1日,张掖市芦水湾景区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通报,景区的核心景观——三片人工水面在2011年未批先建,开挖方量465万立方米,水域面积2250亩,约等于两个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水系面积。
初冬上午的芦水湾,湖水结起一层薄冰,映射出蔚蓝的天空,市民正在环湖绿道上慢跑,环湖而建的酒店、餐饮、艺术中心、奥体中心、娱乐会所等正等待客人光临。
芦水湾距离张掖市中心十几分钟车程,此前是采砂遗留的矿坑,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西走廊生态旅游发展最靓丽的风景线”。2023年7月这里曾举办“水上嘉年华”,社交媒体平台有人评价“没有西北的风尘仆仆,反而有山清水秀的感觉”。
美誉背后,景区的人工水面却一直未办理取水许可证——仅2022年就从黑河取水2600万立方米,相当于张掖市近半年的生活用水。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中的弱水就是黑河。黑河发源于青海,张掖市位于中游,集中了流域内超九成的耕地、人口,超八成的用水量和GDP。芦水湾被誉为张掖“加湿器”,但如果拦截过多的水,可能会影响下游用水。黑河下游的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北方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丝绸之路上的天然绿洲。古称“金张掖”的“金”,既体现此地的富饶,也说明这片干旱区绿洲中,水资源就像黄金一样宝贵。
包括芦水湾景区,督察通报显示,张掖市有三十余处人工水面存在违法违规问题,水域总面积六千余亩。这些近十年才出现的人工水面也承载着张掖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期许。
事实上,张掖市早在2002年就被水利部定为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地区,曾做出了诸多节水探索。然而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仅通报张掖违规取地表水,地下水超采也治理不力。“张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到位,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没有充分考虑黑河流域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一些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突出。”
1248亩人工水面涉“未批先建”
张掖甘州素有“半城芦苇,半城塔影”之称,“芦水湾”的名字可能寄托了再现历史风貌的希望。
相较于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等著名景区,芦水湾是一个新景点。2009年之前,这里没有开阔的水面景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