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新金融大会汇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学界等代表,通过重磅演讲、报告发布、榜单解读等,深度解析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创新趋势。
热点关注
-
金融专家热议行业新局,南方周末2023新金融大会圆满落幕
-
信用卡市场迎战不良贷款高峰丨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⑦
各家银行信用卡授信总额度虽仍保持增长,但信用卡贷款规模增长已现停滞,授信使用率也微幅下降。 信用卡业务对银行的贡献开始分化:信用卡业务不振给多家银行净息差带来了下行压力,也有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继续贡献“正能量”。 困扰股份制银行多年的信用卡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或正在度过高峰期。 -
市场波动中,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率为何显著下降?|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⑥
尽管公募基金规模首度超过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但从服务客户角度而言,银行理财优势明显。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9%。 2023年一季度,银行非货币基金代销市占率已跌至47.16%。同期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在非货币型基金中的份额扩张至34.17%。可见,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在非货币基金市场优势更甚。 资管机构过去重视“投”而忽视“顾”。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和投资者保护执行不到位。 -
监管“长牙带刺”,银保机构一年被罚150亿元|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⑤
个人被罚金额最高的十张罚单均与非法买卖外汇有关。其中,个人受罚金额最高达6093.54万元。 在2023年十大罚单中,六张罚单的处罚对象为非银保类金融机构,且有三张罚单均与支付结算业务有关。 监管部门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规范围界定已越来越清晰。金融风险和监管空白正被逐一化解和消除。 -
银行保险业如何“向绿”而行?丨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④
我国已初步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 人民银行已牵头起草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和农业四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这将为金融机构满足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合理融资需求提供依据。 我国银行保险机构可参考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等机构的准则,提高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能力,从自愿披露ESG治理转为强制披露。 -
多重挑战下,保险业渐归本源丨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③
集中度下降趋势未变,但传统寿险和财险业务增量仍然向头部险企集中。 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的高地效应显现,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寿险新单销售超预期的重要原因。 后疫情元年,内地访客赴香港抢购保险潮再现,对内地保险市场构成挤压式的挑战。 -
数字金融与数据安全如何兼得?|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②
进入2023年以来,无论金融科技从业人员数量还是金融科技投入金额,各金融机构的投入有所放缓。 对于“大模型”各项投入进入审慎期。投入的冷静与表象的火热形成了反差。 随着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金融机构系统问题时有发生,甚至成为热搜新闻。第三方支付公司数据安全成为雷区。 -
金融业如何自我变革?|2023新金融发展报告①
一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各相关部门、机构、企业等相互协同良性循环的结果,而非凭借任何单方力量。 商业银行对公贷款结构正在从过去的“房地产、基建、金融”的旧三角循环向“科技、产业、金融”的新三角循环转变。 普惠金融的难点和痛点之一在于“长尾客群”的风险定价难,风控成本高。随着金融科技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互联网银行为代表的新金融势力崛起,这一难题有了较大改观。 -
圆桌对话:逆周期下,金融变革力量在萌发吗?| 新金融大会
今年科技行业是一枝独秀,但基座技术热实际应用冷。 插上科技的翅膀后,银行业或许会出现巨大的分化,马太效应会更强。 对于当下的房地产市场来说,金融创新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防风险才是第一位。 科技创新类的实体企业最缺的就是银行贷款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上亿形成的知识产权或股权估值,在银行现有的体系里无法作为抵押物。 -
祝宪:逆全球化加深,中国如何应对?|新金融大会
从全球趋势看,要争取再全球化的最大可能。 中国则应重视制度性开放,破除GDP中心论,克服软预算约束,加快要素市场改革。 加快粤港澳、长三角等区域市场建设,融合发展需要突破性创新。 -
聂庆平:财富管理市场亟需划清金融产品边界 | 新金融大会
我国影子银行产品快速发展,并且存在融资端界限模糊和投资端加杠杆的问题。随着投融资端这两个问题的发酵,会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再次回归集中统一的监管模式。这是我国新金融面临的重大监管体制变化。 明确财富管理市场是柜台市场。资管产品应对特定投资者发行。如果对非特定投资者发行,应明确其公开发行证券的属性。
聚焦榜单
-
“金标杆”总榜单揭晓,谁是金融业标杆?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被测评银行在五个子榜单中的得分等权加总,构建“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总榜之银行榜”;与此同时,我们将被测评寿险公司在五个子榜单中的得分等权加总,构建“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总榜之寿险榜”。 新金融竞争力总榜之银行榜前三名位次与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保持一致。这印证了银行综合竞争力与财富管理能力高度关联。 新金融竞争力总榜之寿险榜前两名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不存在“偏科”现象,且分别霸榜五个子榜单榜首。与此同时,两家寿险公司总榜得分极为接近,仅有1分左右的差距,且两家得分远超第三名友邦人寿。 -
财富管理榜:29家最活跃金融机构,谁更用心看护您的财富?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坚持定量定性指标作为核心权重的同时,引入媒体专项深调研作为媒体因子权重,并邀请外部专家团实名独立评审。 2023年财富管理榜之银行榜显示,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位居前三。 2023年财富管理榜之寿险榜显示,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和太平人寿包揽前三。 -
绿色金融榜:哪家银保机构的“绿色”更纯净?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从绿色金融产品、环境贡献、社会责任和ESG治理四个维度对商业银行进行定性定量考察和评估,而对保险机构则按照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社会绩效和公司治理四个维度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评。定量定性分值占全部权重的70%。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团队根据对上述机构的专项调研赋予其媒体因子权重,并邀请外部专家评审团对上述公司进行评审。两者分值权重各为15%。其中,媒体因子影响因素主要指被调研金融机构对媒体调研的开放度和透明度。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调研发现,在九家寿险公司中,仅有三家的ESG相关报告获得独立第三方鉴证。 -
数字金融榜:哪些银保机构更“智慧”?
更加突出的现象是,部分股份制银行克服规模和整体实力上的劣势,正在数字金融领域大举发力且成果初现。反映在榜单上,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同时进入前三名,形成与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分庭抗礼的局面。 交行科技投入占营收高达5.26%,高居20家银行之首,但占比甚高的科技投入并未显著提升该行的生产力,没有明显改善该行业务和财务表现。 数字化逐渐成为我国保险业的战略转型关键词。几乎所有寿险公司都成立了数字化经营部门或信息技术部门,且大多在年报中提及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与数字化转型相关举措。 -
数据安全榜:谁在尽心倾力守护您的金融隐私?
银行数据安全榜评价体系中,成效指标独占30%权重,是单一权重最大的指标维度,且是唯一的定性指标,以充分体现以成果为导向的数据安全榜测评逻辑。对于2023年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客户个人信息泄露和较大IT系统故障等事故的商业银行,我们通过减分对相关商业银行进行警示。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发现,排名靠后的寿险机构虽然尚未出现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但在内部治理和外部审查方面短板明显。如,4家被测评机构没有设置独立数据安全部门,2家机构没有开展年度信息安全审计,3家机构的App被指存在侵犯用户隐私问题,等等。 -
寿险效能提升榜:谁现在领先?谁拥有未来?
“寿险效能提升榜”定量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由六个一级指标和十四个二级指标构成。定量定性指标分值权重合计为70%。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团队根据对上述寿险公司专项调研情况赋予媒体因子权重,并邀请外部专家评审团对参评寿险公司独立实名打分。二者分值权重均为15%。其中,媒体因子主要指被调研寿险公司对媒体调研的开放度及透明度。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友邦人寿位列前三。其中,中国人寿和平安人寿领先优势较大,是榜单上唯二总得分超过60分的寿险公司。 -
信用卡质效榜:股份行霸榜前四 城商行高度分化
定量定性指标包含三大维度,下设12项子指标,总权重为70%。其中,业务规模所占权重高达35%;信用卡业务投诉量及占比反证客户对该行信用卡业务的认可度,是负向指标。 在此次发布的2023新金融竞争力各子榜单中,信用卡质效榜是唯一由股份制银行霸榜前四的子榜单。 国有大行信用卡未能入围前四,城商行信用卡得分高度分化。 -
金融合规榜:万余条罚单中,哪家银保机构在坚守底线?
基于“牧羊犬平台”实时收录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及三者全国派出机构公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因此,这些数据信息基本涵盖了所有针对银行和保险业的监管处罚信息。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对金融机构收到的罚单数量和受罚金额融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因为罚单数量和受罚金额分别反映违规的多寡和违规严重与否。 在榜单统计时间段内,二十家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违规情况集中于贷款、对外担保及客户身份识别三个领域。其中,贷款业务是银行违规的重灾区。寿险公司违规情况主要为弄虚造假、欺骗诱导投保人和制度管理问题。 -
历时9月,金融机构“标杆”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