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本是高山》陷争议旋涡:“传记片难拍”其实是个世界性难题丨快评
这并非中国电影独有的现象,同样的桥段在好莱坞电影中早就出现过,围绕着“少数族裔”“LGBT群体”的“身份政治”早就缠绕美国文艺界多年,以至于每部电影都要耗费美国人大量精力讨论“是不是给了特定身份的人足够多戏份”“特定群体又是否被丑化”,弄到头来好莱坞每次公布新片资讯,坊间都会调侃“主角的肤色早就定了”,同时送上搞笑的主角P图。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根据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的点映引发了一波网络骂战。一些观看了点映场的观众表示不满,在网上指控这部电影“厌女”“抹黑张校长的信仰”;作为回应,编剧则在社媒以“你奶奶我生来就是高山”回怼,还以“平庸的沟壑!卑微的懦夫!”反呛批评者,同样引发骂战与争议。
双方的争议点大概集中在两大部分。首先是剧情与真实的出入。批评者认为不少剧情均违背了真实历史,比如“女生因为逛街早恋去网吧不读书”“张校长强迫女生剪短发”“张校长形似神不似,像个鸡娃虎妈”;其次则是有关“性别议题”,批评者认为“酗酒的是父亲,而非电影中的母亲”“张校长坚持办学是因为信仰,而不是影片中的思念亡夫”,进而指控编剧与导演“厌女”“抹黑张校长的信仰”。
其实,《我本是高山》遇到的争议,与传记电影在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