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电影与传记

电影可以说非常忠实于原著,几乎没有一句人物之间的关键对话是没有原著作为基础的。因此,阅读《奥本海默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里的很多场景。

责任编辑:刘小磊

阅读《奥本海默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里的很多场景。左为电影《奥本海默》海报,右为《奥本海默传》。(资料图/图)

2023年夏季以来在全球热映(除日本外)的电影《奥本海默》是根据凯·伯德和马丁·舍温两位普利策奖得主所著的《奥本海默传:美国原子弹之父的胜利与悲剧》(中信出版社,2023)改编的。电影可以说非常忠实于原著,几乎没有一句人物之间的关键对话是没有原著作为基础的。当然,由于电影时间的限制,很多不同场合的对话被嫁接在一个场景里。例如,杜鲁门总统说奥本海默是“哭哭啼啼的科学家”,是在给他的代理国务卿艾奇逊的短信里,而不是电影里的当面所说,但奥本海默确实当面对杜鲁门说过“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而杜鲁门回答“鲜血是在我手上,让我来操心吧”(第393页)。

因此,阅读《奥本海默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影里的很多场景。奥本海默在第一次和他倾心的女友琼·塔特洛克(儿童精神科医生,29岁时自杀)见面时,琼发现他对精神分析的不同学派非常熟悉。如果不看传记,我们可能一般地理解为奥本海默惊人的文理兼通的博学,这也确实是事实;但传记告诉我们,奥本海默了解精神分析的不同学派,和他本人的治疗经历有关,这也解释了他精神崩溃时曾给他的剑桥导师布莱克特(194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著名社会主义者)“毒苹果”的事件(第61页)。电影在处理这一事件时,让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拿起苹果,结果被奥本海默一把抢了下来。

奥本海默(1904-1967)。(资料图/图)

奥本海默在青年时期多次出现精神危机,是和他的犹太中上阶级家庭背景有关的。他的父亲1888年才从德国法兰克福移民美国纽约,逐步成为一位成功的衣帽服装商人。但当时的西方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犹太人的歧视。1925年6月,奥本海默准备去英国剑桥大学留学时,他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