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晚,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颁奖晚会在茅盾先生故里浙江桐乡举行。杨志军《雪山大地》、乔叶《宝水》、刘亮程《本巴》、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东西《回响》5部长篇小说获奖。
走近本届获奖者
-
作家刘亮程和他的《本巴》:回到乡村,重返童年
每当麦子长出来的时候,白发又白了一层,你是觉得忧伤还是喜悦?古人会觉得忧伤,但我觉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一棵树长得快腐朽的时候,你也达到了人生的目的,树木和人类在某个瞬间同时感到生命的衰老,这就是万物有灵。 (本文首发于2023年8月24日《南方周末》) -
孙甘露:对作者来说,城市承载着记忆和意义
他说写作就像开车,开车要看一看后视镜,不可能一直看着前面。写作有一点像前行物体中的后望者,因为你老是要看看后面的。人是往前的,生活是往前的,但是你的观察、你的记忆很重要的是要依赖于两侧后方的观察。 - 17:06
南方周末文学之夜 孙甘露分享
-
刘亮程:我们失去天真后,又在各种修养中重获天真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天亮,它并不是一个自然界的天亮,汉语的天亮,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恰好是黑暗,当汉族说天亮的时候,只是汉语里的天亮,每种语言中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文化” -
刘亮程:天黑是最大的自然
这个“天”是什么呢?它是自然,也是中国人所说的“道”。
对话历届得主
- 28:13
N-TALK视频 | 徐则臣:到世界去
-
作家陈彦:在“星空”与“半棵树”之间,我希望呈现多声部的生活现场
“生活的本质就是连续不断的戏剧结构与冲突,而这个结构与冲突似乎亘古未变过,那小说写作为什么要拒绝人类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呢?” - 17:11
“借着这次写作,我把它从肉中取了出来” ——李洱谈长篇小说新作《应物兄》
从郏象愚变为敬修己,他对世界的判断不停地变化。在一般人看来,他好像始终不渝地选择错误道路。其实我从未嘲笑他,我深情地关注他。这种人展示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崎岖、艰辛的生命历程 -
金宇澄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读《金瓶梅》和《史记》
“《史记》过了这么多年,依然充满现场感,传统中文简约生动,不大有议论,很少心理,与西方小说截然相反。老外都知道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么了解世界作家的状态,出版那么多西方作品,似乎我们的内心准备上,总觉得西方比我们好,那你自己一直就是来不及的心情,就永远跟着人家走,永远在别人坐标里确定自己位置” -
梁晓声:“文学给我的益处,我捧不住了”
我始终觉得这个社会需要许多方面的公平和关照,这种关照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当社会不能够在物质方面关怀到他们的时候,文化难道还做不到吗? 我就主张,发现社会有一种事情是需要做的时候,首先问自己我能做吗。 一个作家如果他写作已经超过了30年,他的年纪已经过了50岁,人们在评论这个作家的时候还说,这是一个有才气的作家,那我个人认为这其实已经不是正评价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