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爱有差等,呵护仁心:古典儒家论“人兽之辨” 

“爱有差等”,“差等”是同心圆,圆心是自我,通过向外的距离确定彼此之间的伦理关系:家人、族人、乡人、国人、外人,最外层就以作为人类最基本的伦理相待,在最外层之外才是“物”。

责任编辑:陈斌

“四川崇州恶狗伤人事件”经过几轮深入报道,至今仍在持续发酵,这起惨剧本该成为全社会审视和评估城市养犬对公共安全威胁水平,进一步推动法制健全的一个契机。然而遗憾的是,多个社交平台的相关讨论都超出了事件本身,成为各种情绪和矛盾的宣泄口。

其中也有人乘势提出一系列含混的泛道德观点。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石之一,先秦时期的儒家先贤在两千年前对“人、动物、社会”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的一系列思考,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澄清舆论场上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人禽之辨

作为一种两千多年前的哲学思想,先秦儒家思想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无疑是其中的无处不在的人本主义原则。这一点在“人禽之辨”中也体现得非常明确,孟子说:“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人是道德实践唯一主体,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不忍之心”和“恻隐之心”,这些都是“仁”的一部分,正所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既是道德实践的准则之一,也是道德实践的最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0)


155****6497
回复

155****6497

2024-10-15

凡是违背这一逻辑关系的情感都是虚假的,譬如有人不爱家人而爱国人,不爱族人而爱外人,那么他对国人、外人的爱也是虚假的,很可能是对家人、族人恨意的某种扭曲的投射。同理,有人声称自己爱动物胜过爱人,也很可能是某种扭曲投射。

暂不留名
回复

暂不留名

2023-12-20

这个同心圆理论很好,凡事有个度,凡事有个优先,凡事有个轻缓。

暮止
回复

暮止

2023-11-18

遗弃者当然该负责,但是流浪动物问题仍将存在。何况很多流浪动物的遗弃者根本找不到。

139****3675

2023-11-16

任其伤人,不如进行救助,送往医院,或者找到领养,为什么要杀灭呢?遗弃者是否该负责?

有悔
回复

有悔

2023-11-16

咬到它脸上的时候才能晓得厉害,在同胞和畜生之间它都能为畜生辩护,私利之心何其重!

成都无影脚

2023-11-16

不爱家人,何谈爱人?不先爱人,何谈爱动物?爱自己的动物,爱流浪狗,并且愿意放任动物伤害幼童,这本身就是道德低下。

185****7774
回复

185****7774

2023-11-16

你掏钱、咬人了你负责行不行?

139****3675

2023-11-16

任其伤人,不如进行救助,送往医院,或者找到领养,为什么要杀灭呢?遗弃者是否该负责?

159****1925
回复

159****1925

2023-11-16

还没认真想过这个答案,这可作为参考答案。但人心复杂,要如何让更多的人都认真想一想,这很有必要。

139****3675
回复

139****3675

2023-11-16

任其伤人,不如进行救助,送往医院,或者找到领养,为什么要杀灭呢?遗弃者是否该负责?

刘贤伦
回复

刘贤伦

2023-11-16

文中人与禽兽的区别,不忍之心和恻隐之心论断需要进一步研究。

信者得爱
回复

信者得爱

2023-11-16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成都无影脚
回复

成都无影脚

2023-11-16

不爱家人,何谈爱人?不先爱人,何谈爱动物?爱自己的动物,爱流浪狗,并且愿意放任动物伤害幼童,这本身就是道德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