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盲协的有关数据,我国约有1730万盲人。盲人的世界不仅仅是眼前的黑暗,他们所要面临的是在一片虚无中,奋力地生活。比起关爱和怜悯,他们更想要平等相待,想让别人觉得,盲人不只会做按摩师。
不同的人生
-
当一个盲人想要登上珠峰
“我能感觉到我和所有人一样,在一个同等的、公平的环境下做一件事情,我和所有人之间没有障碍,而不是之前我认为我自己是不幸的、另类的存在。” 他听出周围变得空旷,一览无余的那种空旷。他把头往左转了转,又往右转了转,仔细听了听周围的声音,风声剧烈地在他的头上打转,听得他“毛骨悚然”。 “他爬完珠峰以后才发现,登顶珠峰根本不是他所需要的高光时刻,而是让他明白了,当下的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一步没有踩好,可能就掉下去,人就没了,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高光时刻。” -
“飞越”按摩店:两位盲人的择业折返跑
对明眼人而言,职业规划是一个不断聚焦的过程:“求学-权衡-选择”,最终选择最擅长的赛道。但对盲人来说,按摩店是最常见的世俗选择之一。 失明后,十多年按摩店的经历影响了任文峰的性格,敏感、自卑是他在“主流职场”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做咖啡师时,一些客人会主动攀谈,他只能以沉默应对。 孙静睿课程第二部分是技能培训,包括开例会、做记录、组织活动等。这些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内容,在孙静睿眼中却很新鲜,“在按摩店里没有这些”。 “回到按摩店还是因为安全感不够。”任文峰说,“很多工作不光是不稳定,更可能根本就没收入。” -
盲人博士蔡聪:我相信每个生命都能拥抱更多可能性丨我信
“人都是有根的,然而有关残障群体的历史太少了。一个群体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历史,也就没有了根。” “以前我恨不得今天来了,明天就能改变世界,工作了十多年,我意识到,意识的改变是逐渐渗透的过程。” -
盲人参加电子竞技:走出推拿店,成为冠军
每年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日,由世界盲人联盟于1984年确立。如今,电子竞技、网络直播、脱口秀等新兴职业也成为盲人群体的选项。 白马告诉南方周末,他们训练的一个重点是走地图,需要将地图走遍并熟记于心,凭借标志性声音辨认位置:“听到青蛙声就是离水塘特别近,有电话铃声就是到实验室了。走习惯后就像回家走路一样,知道在什么位置该怎么走、是否转弯,也会将一些很少有人去的区域定为聚集点。” -
盲人脱口秀演员黑灯:我和命运开玩笑
每年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日,由世界盲人联盟于1984年确立。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有大约1730万视障人士,其中约800万完全失明。 作为不幸群体中少数的幸运者,黑灯一直没有忘记自己说脱口秀的初衷:宣传罕见病青少年黄斑变性,同时也让更多人能关注和了解盲人群体。
陷入的困境
-
“单考单招”还是普通高考:盲人考生只选一个公平吗?
“单考单招”是多年来实行特殊教育的教育体系,而普通高考,则是一条常规教育体系。残障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意味着跨越特殊教育体系,其中要逾越的障碍,是普通考生难以想象的“沟壑”,因为两种体系相差极大,相对隔离又独立。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20日《南方周末》) -
盲人大学生报考盲人教师因视力不达标被拒,盲协呼吁放宽体检标准
盲人王香君的教师梦,终止于视力测试。 在报考残疾人学校的音乐教师岗位时,王香君因为视力不达标未能通过体检,失去应聘机会。而在此前,她已经通过了笔试和安徽省首位通过高考的视障大学生、天津音乐学院接收的首位盲人学生、努力复习考取教师资格证…… -
导盲犬落泪,凸显盲人融入公共空间之难
(本文首发于2020年4月30日《南方周末》)硬件上,要有让盲人敢出门、敢体验的细节性安排;软件上,要 让条文或指引性规则更具人性化、更具可操作性 -
人物 | 盲人大学生求职记
有人问“读了书以后又能怎么样”,郑荣权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总是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样,但书总是要读的。我的孩子不要比别人差。” -
“拦路虎”挡盲道,盲人还敢走吗?城市建设于微细处显功夫
其实,如何保障盲人的顺利出行,让盲道做到物尽其用,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事前与事中,只要设身处地地抽点时间去现场体验一回,上述显而易见的败笔并非是不可察觉与无法避免的。 我那侨居大西洋彼岸的友人当时有说,留心观察下,类似的城市“做大病”,并非仅仅存在盲道一例。一条盲道,对于盲人弱者来说,是于微细处见温情;对于规划建设者而言,则是于微细处显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