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博生主动选择博转硕”背后:博士过剩正在愈演愈烈丨快评

根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共有8.23万人博士毕业,这一年博士生招生人数突破13万大关,在读博士人数也已达到55.61万的规模。

责任编辑:陈斌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直博生主动选择博转硕”成为高校新现象。记者采访了几名直博生,他们选择“转硕”的理由各不相同:有的是不适应博士生活,有的是课题难度太大,还有的是担心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转为硕士或干脆转战职场,对他们而言是“主动分流”。

这些博士生之所以选择急流勇退,自然是出于成本收益比的理性考量。如果课题难度太大,攻读数年都拿不下学位,那么由此产生的沉没成本是惊人的;即便是费尽艰辛啃下博士学位,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那么他们付出的机会成本也势必大到无法承受;即便辛苦拿到教职,不少“青椒”仍需要奋力搏杀,才能逃离各种“非升即走”的考核泥沼。

不难设想,一名博士生花费数年时间攻读学位,再拼尽全力找到稳定的科研教学岗位,这是一出不折不扣的“历险记”,而同龄人恐怕已用这几年时间成家立业了。两相对比之下,读博确实像是一场“赌博”。报道中几位当事人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


喵星大使
回复

喵星大使

2023-11-02

镀金式的教育也就是个玩

187****3071
回复

187****3071

2023-11-02

确定你对科研有热情再读博!

张乖乖
回复

张乖乖

2023-11-02

所以博士就应该反哺基层

gancuimian
回复

gancuimian

2023-11-02

读博需谨慎,出口考核还是不够严格,没有独立研究能力就拿到学位,对学生对社会都不负责

天_若
回复

天_若

2023-11-01

实际水平也就那样……

南瓜和冬瓜
回复

南瓜和冬瓜

2023-11-01

在防止大材小用现象发生和尊重自由选择之间应当如何平衡?不同的学生读博士的初心不同,殊途同归是否保护了学生的自由意志?还是浪费了教育资源?

不如意事常八九
回复

不如意事常八九

2023-11-01

选择适合自己的

130****2789
回复

130****2789

2023-11-01

若是真功夫

135****9860
回复

135****9860

2023-11-01

人均是个伪命题,比如把你和世界首富财富平均一下?

雕刻镓

2023-11-01

提高人均学历,也好

159****8952
回复

159****8952

2023-11-01

不是所有人适合读博士的,读前要三思!

199****2585
回复

199****2585

2023-11-01

所谓“错配”,就是不少并不适合读博的学生误入博士之路,入学后惊觉自己不是这块料;所谓“过剩”,就是高校培养的博士生太多,呈现供过于求态势,社会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185****7774
回复

185****7774

2023-11-01

这个当然是数量,绝对数量

177****1697

2023-11-01

横向来看,中国早在2008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请问这是按人口比例,还是按照数量,得出的结论

130****2772
回复

130****2772

2023-11-01

如果一个社会出现博士过剩,肯定是这个社会出现了问题。

177****1697
回复

177****1697

2023-11-01

横向来看,中国早在2008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请问这是按人口比例,还是按照数量,得出的结论

雕刻镓
回复

雕刻镓

2023-11-01

因人而异吧,总体而言就是: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雕刻镓
回复

雕刻镓

2023-11-01

提高人均学历,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