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启幕的改革开放,让古老的中国迎来一个改变自我的转折点。在纪念改革开放45周末的宏大叙事中,我们怀着敬意重回历史现场,寻访改革开放的推动者、亲历者、见证者,和读者一起回到那个让激情和活力重新萌生的时刻。
首位博士说
-
首位博士说丨庄孔韶:我提倡“不浪费的人类学”
我也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人类学者都要介入社会治理。官员系统的社会治理和学者的研究发现应该找到连接的通道,这理应是一个学习和知识的系统。我们以前做过公共卫生的项目,找到了新的解决问题的原理和路径,但行政和学术的思路有时并不一致,需要不断协调,人类学叫调适。 -
首位博士说 | 于秀源:没有外在的需要,数学的发展会缺乏动力
高考数学难度提升,有利于将选拔人才的标准向逻辑思维能力强的方向倾斜,以配合当下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但问题是现在有些倾斜已经过度了,这是没有必要的。 数学构成了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当其他学科发展到一定的瓶颈期时,数学能及时为它们递上一把梯子,帮助它们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个人来说,数学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和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
首位博士说丨童兵:理论的价值是推动实务的进步
要解决新闻学的发展问题,“需要心平气和地把问题摊开来、摆开来,有深入的分析,这可能就好了。” 学界自我欣赏的风气还是很重,这是不应该的。对此,学界应该检讨,应该去分析里面的原因。 新闻人要懂得自己的使命,最简单、最朴素的一个要求就是向人民报道真实的东西、真实的新闻,这是最重要的。 -
首位博士说丨林超民:研究历史才能看到未来
“方先生没有设定这些目标,他不主张急于发表文章,认为先要读好书。他说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炒冷饭,没有新意就不要写文章。” “我把读博士归纳为五‘独’俱全。就是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独到见解、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中国历史是有其整体性的,在整体之内,不管出现几个政权,不管政治如何不统一,并没有破裂了整体,应当以中国整体为历史的范围,不能以历代王朝疆域为历史的范围。” -
首位博士说丨曾志平:坚守正确就是意义所在
我觉得,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让每个人都受到鼓励,去做你想做的事,找到兴趣和热爱所在。如果每个年轻人的成长都是在自己的热爱之下去学习,那这会增强他的热爱。 人固然难逃浮萍的宿命,然而,是否属意知识,总是不一样的。毕竟,认知是人格的核心。 -
首位博士说 | 卞建林:辩护制度不健全,刑诉进步是不可能的
辩护制度和律师职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假如一个国家的律师水平很弱,辩护制度不健全,刑诉进步是不可能的。 至于学法律,几乎是必然的选择。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没有学数理化,想考理工科是不容易的,只能从文科里选,其中法律肯定是最有吸引力的。主要是过去看的书很多是破案类的,辨疑洗冤,惩恶除奸,伸张正义,自然就有了一种法律情怀。 -
首位博士说 | 陈云生:宪法监督的研究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理论上的结论与政治上的决策并不总是相吻合的。理论上需要细推物理、洞幽察微,而政治上则要权衡利弊、趋利避害。作为学者,重要的是保持一份“平常心”。 我们做学问本身不考虑它的影响,那是时人和后人是否认同的问题。我写的书可能要三五十年以后,才有人有兴趣去深读,知道那时有一个学者做过这样的研究,他有这样思想上的超前认识。我不奢望这一代人都会理解。 -
首位博士说丨郑永流:学法律的自豪来自两部电影
她(李谷一)用一种全新的、所谓的气声唱法唱这首歌,和那个时代流行的豪迈、壮志凌云的唱法完全不一样。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歌还能这么唱,当时就觉得:大学上对了。 真的太多偶然了,但我现在觉得,偶然当中也有必然。特别是上大学,它的确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我一般不给学生写这些东西,但有时候送别学生,他们非让我写点什么,我就写这句话:“宁静致自由,自由成学术”。 -
首位博士说 | 朱勇:历史研究联系现实要恰如其分,不能过于牵强
我有段时间在犹豫,觉得学习丢了这么长时间,不想参加高考。我母亲当时在外地住院,通过各种渠道托人传话,话说得很绝,要是我不参加高考,她就不回家了。 我认为学者的价值在学术本身,我的研究一般不直接与现实相联系。 -
首位博士说|陈来: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开放主义都是我的立场
历史的走向正如他所判断,传统文化热持续至今。陈来却有忧虑:“每个时代每一种活动,当有人倡导的时候,就有人过度地把这些东西推向极端,这是值得警惕的。” “儒家的任务或功能,不是直接推动改革,而是提供和现代化改革相补充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来引导人的一般精神方向。” “我们要看到的是就业的多元化,大家都应该有多元的选择。至于选择躺平和全职儿女,一个原因是社会创造了这种能够让他躺平的条件,在生活上有保障。” -
首位博士说丨葛剑雄:不要指望通过玩来学历史
一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只能通过游戏来学历史的民族更可悲。历史很严肃,要认认真真学。 当时,学校已有第一批理科博士,还没有文科博士,如果想加强实力,这是个切入点。时任系主任姜义华得知清华、北大还没有文科博士,就提出复旦能不能争取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他们专门找到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结果是可以破格,但课程必须全部达到标准。 -
首位博士说|莫砺锋:愿在唐诗宋词“仙山秘境”入口处做个导游
莫砺锋最大的心愿是做一个站在唐诗宋词“仙山秘境”入口处,向游客指点入山之路,解说沿途风景的导游,告诉大家,哪里别有风味,哪里又曲径通幽。 “我们就像树上的花瓣,被风一吹就飘下来,事先根本不知道飘到哪里,飘的方向不是花瓣决定的,而是风决定的。我就这样飘到南大。” “现在(古代文学)的研究有概念化、碎片化的趋势,普及工作则有庸俗化的趋势。” -
首批博士诞生40周年启示录:不应仅是量的扩张
1982年4月5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答复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同意对个别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生,进行博士学位的课程教育和论文答辩。最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8家单位,获批试点。 “40年的博士教育发展史,也是一部博士教育改革史。” 根据《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毕业博士生8.23万人,在学博士生55.61万人。 -
“新中国第一号”博士马中骐:做冲不走的“小砖头”
“我的答辩委员会是最盛大的了。答辩委员会主席是‘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答辩委员有我的导师胡宁,还有谷超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粒子物理的权威朱洪元,理论物理所粒子物理的权威戴元本,都是中科院学部委员。另外,还有西北大学教授侯伯宇和中山大学教授李华钟,他们是当时粒子物理和磁单极领域最出色的专家。”
金融建言者
-
深圳市原副市长张思平: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目标是让它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不仅仅是政府追求GDP的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应该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运行的安全,政府的基本职能应该也是国有企业的基本任务。 深圳的发展符合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亲身参与到深圳的建设过程,哪条路是怎么修的,哪栋楼是怎么盖的,哪家企业是怎么发展的,我们都清清楚楚。中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国家,深圳要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就要通过改革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跟上世界潮流,与世界文明接轨。 -
专访港交所前行政总裁李小加:互联互通是香港资本市场成功的基石
以央国企海外上市促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这个目的或者整体益处是多边的。 香港在很长时间作为一种国际市场,应该是帮助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帮助国际市场更多融入内地。 怎么利用香港极其独特的地位呢?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到在最小成本里边达到最大幅度的互联互通。 国际化、拥抱新经济、实现互联互通,直到今天还是香港市场成功的基石,也是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的改革创新。 -
专访德勤中国副主席吴卫军: “巩固银行改革成果,需要一张干净的资产负债表”
在金融业,我们仍然没有骄傲的资本,我们要有如履薄冰的态度。在金融战场上,打败自己的永远不是竞争对手。 今天中国金融业,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一支强大的金融企业家队伍,需要他们充分发挥领导力,引领中国金融企业从简单地外延做大,转向高质量地内涵做强。 国有商业银行的成绩单必须以“长期主义”为基础,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张更加需要执行严格的风险纪律,特别是严格的信贷纪律。银行家需要更执著地坚持专业主义精神。 -
专访经济学家吴晓求:“要把A股市场从融资市场转变为投资市场”
为什么我们的指数没有成长?很重要一个原因,还是要回到我刚才说的那两个漏洞,特别是第一个漏洞即减持规则对成长带来了巨大的抑制作用。 要把中国资本市场从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定位于融资的市场,转变成为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平台和投资的市场。我们现在的制度安排正在堵漏洞,虽然有限,但正在向这方面靠近。 我一直坚信,只要把过去45年改革开放中被证明是成功的经验坚持下去,进一步完善,中国经济就能继续保持良好趋势,中国资本市场也就有了成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