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奇葩政策”:搞好中国足球,“不做什么”比“要做什么”更重要丨快评

中国足球并不缺乏民间基础。中超联赛的高上座率,“村超”的火爆满场,都在显示中国足球文化的潜力与足球产业的可能。中国足协应当做的是尊重民间足球体系的自治与自建,至少不去用“奇葩政策”破坏仍在繁育生长的足球土壤。

责任编辑:陈斌

10月22日,中国足协新任主席宋凯在一次座谈会上明确表示,“中国足协绝不能再出奇葩政策,这是底线,所出台的政策要符合社会预期”,这一表态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此次宋凯履新面临的情况是,足坛反腐的风暴余波荡漾,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啧有烦言、物议不少,中国足球仍然处在低谷期。

此次宋凯“不能出奇葩政策”的发言,为他赢得不少肯定之声。原因无他,中国足协在过往几年推出了不少事倍功半乃至适得其反的奇葩政策。以前几年足协推出的“U23(23岁以下)球员新政”为例,这项政策初衷是让年轻球员在联赛中得到更多的出场时间,培养更多优秀国内球员。但从政策制定到执行的过程中,外界目睹了一场场“奇葩无下限”的闹剧。

2017赛季职业联赛,中国足协的规定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