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王学误国”正确吗?

明季以来,王门中人都是颇有作为之人,而反观东林党人,除忠节直臣外,治世之能臣可谓凤毛麟角。

责任编辑:刘小磊

国家博物馆藏王守仁画像轴。

明王朝自嘉靖以后,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有人便归因于阳明心学“清谈误国”。鼎革之后,明遗民痛定思痛,反思亡国的历史教训,又认为“王学”是罪魁祸首之一,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顾炎武,他在《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一文中,痛斥王学“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致使“神州荡覆,宗社丘墟!”张履祥、陆陇其、陆世仪、熊赐履等理学名儒均有此论,并倡议兴复程朱理学、以经世致用之学,矫正王学之弊。

明遗民钱澄之在给顾炎武的外甥徐元文的信中毫不客气地说,顾炎武极诋阳明之学,不过是拾吴江一老生之唾余而已,并无事实根据,情绪化色彩很浓。对顾氏这一说法,现代有些学者已表示质疑,笔者认为“王学亡国论”已脱离事实,是当时党争的产物。

国家博物馆藏顾炎武像。

首先,从理论上说,阳明心学并非如顾氏等所说的玄虚空寂之学,而是经世致用之学。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就批评“彼顽空虚静之徒”,“不可以治家国天下”,主张“躬行践履”,知行合一。他公开宣称自己不屑于训诂、记诵、词章之学,章句之徒“如入百戏之场”,“莫自知其家业之所归”,“临事遇变,束手无策,此通儒之所羞也”。王阳明自小就怀有济世之志,习学骑射,究心兵法,曾深入塞外考察地理,其知行合一最突出的表征就是将心学运用于军事实践,据其弟子王畿《与俞虚江》一文回忆:尝问先师人称用兵如神,其中有什么秘密,师云:“我无秘术,但平生所自信者良知,凡应机对敌,只此一点灵明神感神应,一毫不为生死利害所动,所以发机慎密,敌不知其所来。在我原是本分行持,世人误以为神耳。”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四总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