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碰就痛、不碰也痛?积极预防,远离忍痛“后遗症”
今年的10月16-22日是“中国镇痛周”,主题是“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疼痛是我国第三大健康问题,影响着公众的身心健康,而公众对疼痛相关防治认知有待提升。为此,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支持的“提高预防意识,远离剧烈之痛”全国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并公布了《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来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协会代表就中老年人常见疼痛、疼痛的典型病例、认知误区及疼痛的科学管理等话题展开探讨。
疼痛是第三大健康问题,这些剧烈之痛,最好远离
在疼痛科门诊,因为各种各样的疼痛来往穿梭的病例数不胜数,例如,痛了40年;痛到想拿头撞墙;痛到排尿失禁,没了尊严;长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处的带状疱疹,痛起来哀嚎声响彻整个村子;70岁的老阿姨,眼部带状疱疹导致眼球动不了……疼痛还会影响机体的变化,长在上肢部位的带状疱疹,容易出现运动损害,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变形,发展成了非常严重的“爪型手”,连筷子都拿不动;因为疼痛不敢活动上肢,导致肩部活动变少,得了“冻结肩”(肩周炎)。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介绍:“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比较常见的,有的患者由于没有及时治疗,导致这种疼痛就像拧开的水龙头,无休无止。带状疱疹患病部位越高,对中老年人造成的疼痛危害更大。此外,如果患带状疱疹后,并未出现呈簇状、带状分布的水疱,更需要密切关注。一位从事艺术工作的老年男士,脑门上得了带状疱疹后,每天疼的死去活来。至此疼痛的恐惧感就像脑门上始终抵着一把枪,不知道何时就扣下了扳机。长期疼痛也会影响人的情绪,使人变得异常暴怒,容易抑郁。”
《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公布五个发现、七大误区
疼痛领域的日常诊疗情况是怎样的呢?此次会议公布的《我国五区域疼痛领域调研报告》展示了五个发现、七个误区。该报告由医师报邀请了中国五个区域的专家团队(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樊碧发主任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疼痛科杨东主任团队、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杨晓秋主任医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陈向军主任医师团队、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疼痛门诊魏迨桂副主任医师团队),就中老年人常见疼痛、疼痛的特殊病例、疼痛的认知误区等话题,结合各门诊诊疗情况进行访谈并整理出的报告。
此次报告展示了七大误区:第一,疼痛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第二,疼痛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避免;第三,止疼药有毒,坚决不吃;第四,忍痛的时间越长,忍痛的能力也会增加;第五,如果吃了止疼药不疼的话,会掩盖疼痛的病因;第六,疼痛通过治疗可以百分百消失;第七,把引起疼痛的神经“烧” 了,就不会疼了。针对以上误区,樊碧发教授表示:“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是人体避免伤害,及时发现隐患的保护机制。面对长期的、剧烈的疼痛,多数人容易陷入误区。其实,吃得了苦,没必要忍得了疼,更不必长期带痛生活,曾经在门诊中,遇到过特别痛的患者,身边甚至常备28种止痛药,试图减少疼痛对生活带来的困扰。长期忍痛不仅会让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越来越低,容易‘小题大做’一碰就痛,特别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的抗痛系统阈值降为零,产生‘无中生有’不碰也痛的痛觉超敏现象。一位带状疱疹患者疼了40年,正因为长期忍痛,即使是一阵舒适的微风拂过,对他来说都是剧烈的疼痛。因此,长期忍痛非但不会越抗痛,反而让人更加害怕痛,产生疼痛的错觉,甚至小到灯光,医生的脚步声,都会让患者感觉痛到哆嗦。一旦发生疼痛,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尽早规范治疗和管理。疼痛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且并不是所有疼痛都能够一经治疗就完全消失,还有,并不是所有神经都能‘烧’掉,需要医生的综合评估,我们疼痛科医生希望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努力,经过治疗后,帮助患者避免或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疼痛与慢性病有关:慢病共病越多,疼痛风险越高,疼痛越升级
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疼痛与整体慢性病、年龄相关。研究发现,身体疼痛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肾脏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多部位身体疼痛提示未来慢性疾病风险增加23%。以带状疱疹为例,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慢阻肺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同时,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高于健康人群。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红表示“慢病共病越多,更容易痛上加痛,疼痛发生剧烈升级。以带状疱疹为例,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得带状疱疹后,感受到的痛感更强。有一位80多岁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患带状疱疹后一直不敢呼吸,一呼吸就感到胸背部疼痛。有的时候呼吸受阻会剧烈咳嗽,这会使疼痛感更为强烈,甚至疼的浑身颤抖,无法正常站立。还有一位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导致截肢后,因失眠前来就诊,医生仔细询问后才知3月前就得了带状疱疹,失眠原来是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引起的。因此,针对中老年慢性病患者,个性化的慢病宣教管理很重要,要帮助他们在疾病以及疼痛面前变‘被动’为‘主动’” 。
多方携手助力提高预防意识,远离剧烈之痛
多数疼痛的发生还与久坐久站、不良姿势、过度弯腰、缺乏运动、饮食结构、心理健康等日常生活行为,、机体功能老化相关,管理好这些诱因,积极防疼痛于未然。如:保持良好的情绪、确保规律的作息与睡眠、均衡饮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的发生;改变不良姿势,适当锻炼腰背部肌肉力量,可以预防腰背部疼痛的发作;积极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以帮助治疗骨质疏松,能够预防或延缓关节炎疾病的进展。而对于有基础慢性病的中老年人,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提前预防常见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肺炎球菌性疾病及带状疱疹等,减轻慢病共病叠加疼痛风险。如:带状疱疹可以通过接种带状疱疹疫苗预防,,从而减少发生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风险。
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可以接种疫苗吗?接种疫苗需要注意什么?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秋萍建议“老年人接种疫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综合考虑自身身体状况,重点把握疫苗的适用年龄、保护效力、禁忌证这三大‘关键词’,选择适合自己的疫苗。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免疫力下降,接种疫苗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减少疫苗所针对感染性疾病的发病风险。由于疫苗接种都要遵循一定的接种要求和接种方案,因此,老年人首先要关注适合自己年龄的疫苗进行接种。其次,要关注疫苗的保护效力。如果疫苗的保护效力为80%,接种后能帮助接种者减少80%感染疾病的风险。当然,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保护效力也有所不同。最后,关于疫苗的接种禁忌,一般有3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对疫苗成分过敏者,则不能接种该疫苗;二是如果患者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或者正处于疾病的急性期,建议暂缓接种;三是对于患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免疫抑制疾病患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会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华表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疼痛作为阻碍老龄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关乎老年生活的尊严和幸福。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长期关注社会老龄化与老年健康产业发展,希望多方携手共同促进疼痛综合疗护能力建设,助力中老年人群尽早远离疼痛,乐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