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巢》:互相折磨的两代人,为什么还要住在一起

镜头像是火柴,点燃了他们压抑多年的矛盾。

“太在意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不好掌控了,生活就会越来越失控,失控到一个无法解决的地步,然后痛苦地在一起。”

责任编辑:刘悠翔

纪录片《巢》的主人公房君睿,最初是主动走到导演秦潇越面前的。2016年,秦潇越第一部影片《世界与我》的放映会上,房君睿留到最后,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告诉秦潇越,自己想做文物修复,但现实不允许。

望着眼前这个有点社恐、口吃的同龄人,秦潇越察觉他的表达中有很强的戏剧张力。房君睿说,做文物修复工作需要一定经济基础,他觉得家里条件不足以支持自己,但同时,也很自豪他们家在上海静安寺边上有一套房子。

秦潇越和摄影师带着摄像机进入这个家庭。那是一套30平米的老公房,85后房君睿与年过七旬的父母蜗居在此。最大的房间是客厅,也是房君睿的卧室,有一张床、一张餐桌、一张父亲看电视的躺椅。房君睿不断购入的艺术、宗教、文学书籍,塞满了家具间的罅隙。

观念上的分歧与生活上的依赖,是房君睿(中)与父母的日常。 (受访者供图/图)

房君睿受喜爱书画的父亲影响颇深,上大专时选择了文物修复专业。毕业后,父子俩发现这是一个需要高学历、强大资金支持才能做的行业。2014年毕业后的两年里,房君睿不仅未能找到对口工作,找到的其他工作也没有一份做满三个月。

父亲继续支持房君睿,帮他支付高昂的学费,报名参加文物修复大师班,房君睿断断续续上着,也在修一只碗,但一直没修好。不断碰壁,吞噬了房君睿的希望,他陷入消沉、忧郁,耽于纯粹的幻想,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

房君睿的父亲年轻时,也没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喜欢画画,但没能以此为业;诗歌和文章都写得不错,却长期郁郁不得志。

秦潇越本来预设,把一个热爱文物修复的男生的心路历程拍出来。但刚踏进他们家门口,她就感觉这种期待完全落空了。镜头像是火柴,点燃了他们压抑多年的矛盾。前几次拍摄,除了争吵,几乎拍不到什么内容。片子的走向完全改变了。

2023年9月16日,广州映后谈,一名观众问起《巢》的命名原因,在他的理解中,“巢”更接近人们对于美好家庭的想象,但影片展现了被困住的一家人,令他想起的是“笼”。

“巢不单单是一个很温暖的家庭的感觉,还有一种一直生活在父母羽翼之下的感觉,还有总归会幻想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巢的期待。”秦潇越回应,“他的精神世界也是一个巢,他拿这些书,构建了他精神世界的巢,和现实世界的巢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差。”

三十多岁的房君睿与年过七旬的父母共同生活在30平米的老房子里。(受访者供图/图)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汶蓉十多年来持续调研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问题,在她看来,《巢》展现了转型期典型的家庭代际关系:“虽然父母很不快乐,但实际上在这个结构中子女也非常不快乐,大家之所以会有共鸣,是因为该片反映了当前青年成长的普遍困境,都感受到对自我实现有强烈追求但又很无力。从社会学的判断来说,这种现象是现代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与我们特有的家庭主义的代际团结文化、亲子一体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角形

拍摄这个家庭时,秦潇越想探索,同住一个屋檐下的人明明互相伤害、折磨彼此,是什么让他们继续生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5)


阿益
回复

阿益

2023-11-27

不断提高自己感知爱的能力!

静者无思
回复

静者无思

2023-10-22

One Beld One Road

比较迟钝的

2023-10-18

“一带一路”用英语怎么说?谢谢

龅牙兔
回复

龅牙兔

2023-10-21

他爸这样的人才,在公共浴室做服务员二十对年(心刺了一下)出头,其实还是可以继续往下折腾的。很多心灵鸡汤大师,不都是喜欢这种剧情吗。

137****1357
回复

137****1357

2023-10-20

送外卖,开滴滴除了体能,也需要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看文章,房君睿这方面的能力也很缺乏。

158****6418

2023-10-17

上大专时……好了可以不看了。他为什么不去送外卖开滴滴?现在985211有的都送外卖开滴滴。

比较迟钝的
回复

比较迟钝的

2023-10-18

“一带一路”用英语怎么说?谢谢

海燕
回复

海燕

2023-10-17

135****9168
回复

135****9168

2023-10-17

公平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

藕丝胡萝卜

2023-10-17

或许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误,但我觉得不能因此否认这类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父母只是做错了,不是不爱孩子,就这样否决父母的爱,对父母也不公平。

梁新
回复

梁新

2023-10-17

专业不对口的人多了,需要顺势而为。上海工作机会多,换个专业乘势而上也有可能。文化可以当做爱好保留。

ninalopez
回复

ninalopez

2023-10-17

看没看透不知道,却没有引导好他,不是不爱子女,是打开方式错了,一样没有好结果

137****3053

2023-10-16

他爸把他看透了

藕丝胡萝卜
回复

藕丝胡萝卜

2023-10-17

或许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误,但我觉得不能因此否认这类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父母只是做错了,不是不爱孩子,就这样否决父母的爱,对父母也不公平。

135****9168

2023-10-17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一个概念,同一性早闭。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书,读教科书,考试,考大学。仿佛这是人生唯一的一件事。 在生活上无微不至,什么事都不让做,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做,同时又骂孩子不能自理。 这能叫做爱吗?恕我不能苟同。 这样的模式无限地阻滞了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同一性,阻滞了一个人和自己内心本能的,探索世界欲望的同一性。 我觉得韦志中对这种模式的比喻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就像女孩的青春期,当一个女孩来了月经,却被阻滞了,叫月经早闭。那会对女孩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而现在,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同一性早闭。 这是一种精神阉割,它让我们的孩子们找不到通往这个世界的路径,更找不到真正通往自己内心的路径。 但这只是一代人的现象吗?不是。 只不过这个矛盾在今天,形成了一种态势,一种我们无法无视,无法回避的态势。 因此,为什么现在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职业,叫家庭教育师?

158****6418
回复

158****6418

2023-10-17

上大专时……好了可以不看了。他为什么不去送外卖开滴滴?现在985211有的都送外卖开滴滴。

闕如
回复

闕如

2023-10-17

可以关注导演社交平台账号,在各地不定期有放映活动

方仔

2023-10-17

那里可以看到这个片子?还是就这样,拍完,评完,就消失了…

方仔
回复

方仔

2023-10-17

你不是!你只是一半。

深柳问山路

2023-10-16

我就是所谓的代沟吧

方仔
回复

方仔

2023-10-17

那里可以看到这个片子?还是就这样,拍完,评完,就消失了…

愛喝奶茶的貓
回复

愛喝奶茶的貓

2023-10-17

“可能他们拥有的很少,只拥有彼此,如果连这个也丢掉,就一无所有了。”

阿阿阿阿飞
回复

阿阿阿阿飞

2023-10-17

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可能不会帶来财富,但却能保持精神上的富足。就是所谓的讨好自己。

130****9390
回复

130****9390

2023-10-17

焦虑,互相折磨。

just
回复

just

2023-10-17

感谢南周分享这篇反思当下的文章,看过太多渲染美好,成功,努力的素材。可除了收获焦虑外,让人陷得更深。渺小如磷虾般的普通个体,在当下信息社会的浸染下或躺平,或振奋,或挣扎。正如文中所提到的时代进步让当代年轻人无需再受父辈们物质匮乏之困,但因此而产生的代际间认知差异则更难弥合。也许尽快学习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会是平庸者们的谋求幸福之道。

why
回复

why

2023-10-17

多亲近的人都需要距离感

fly
回复

fly

2023-10-17

他的成长环境比我身边的大多数人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