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盒混装、糕点伪装……月饼何时“包装有度”?

2023年的月饼市场上仍然存在不少混装产品,文创和联名礼盒的混装现象最为突出。部分餐饮品牌也推出混装礼盒,并屡探500元监管上限。

部分商家所售混装礼盒标有“月饼”,食品也为月饼形状,实际却按糕点执行标准,尽管不受月饼过度包装的标准约束,“但涉嫌商品宣传与实际执行标准不一致,需要食品监管部门进行处理”。还有商家将“真月饼”伪装成糕点,甚至将“莲蓉馅月饼”改称“莲蓉馅”,规避月饼管理标准。

判断月饼是否存在过度包装可从四个指标着手:包装层数、包装成本、混装以及包装空隙率。由于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一般由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抽检时判断包装空隙率是否违规。

责任编辑:曹海东

新国标的实施可以推动厂商专注于月饼本身的创新、取缔过于精美繁复的包装,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商家“钻空子”的行为,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视觉中国/图)

这个中秋国庆长假有多少人的早餐被月饼承包?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家中堆积如山的月饼礼盒正在发生哪些变化?

如果你手边正好有月饼礼盒,不妨做个小测验:打开礼盒,除了月饼是否还配备刀叉、盘子或其他产品?从月饼所在的包装袋向外数,能不能数出四层?如果得到肯定的答案,那么眼前的月饼极有可能因“过度包装”违反国家相关标准。

该标准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修订发布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第1号修改单从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包装成本、混装要求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出限制月饼过度包装的规定,已于2022年8月15日实施。

根据第1号修改单,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包装不应超过三层。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饼,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不得超过15%。同时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

一年过渡期后,月饼是否依旧存在过度包装现象?南方周末记者随机抽样调查了电商平台的月饼礼盒商品,发现混装现象最为突出,也有一部分商家在商品描述上玩花样,规避相对严格的月饼管理标准。

北京市海淀区计量检测所工程师张梦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月饼作为中秋传统食物,引人联想的画面是家人团聚而不是精美包装,尽管月饼具有一定的社交属性,但收礼者也希望月饼能够物有所值,新国标的实施可以推动厂商专注于月饼本身的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