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招录:“35周岁以下”的门槛可否放开?
从这个角度说,有长期工作经验,处理过复杂关系的中年人,可能更适合公务员工作。不是说他们比年轻人慈悲,而是更能理解复杂事情,体察人世艰辛,做出适当的处置。
责任编辑:陈斌
最近几年,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放开年龄限制,将现行“35周岁以下”门槛放开,改成40或45周岁以下。
这种议论是职场中年危机的投射。很多人工作十多年,年富力强,面临职场压力乃至失业危机。应届毕业生在市场上的工作机会多,公务员岗位也对其全额开放,倾斜录取。就连公务员考试本身,应届生也更有优势。大量年轻人涌进公务系统,中年人承受职场压力,他们认为其中有不合理之处。
中年人只是年龄稍大,说到精力旺盛、工作勤勉,他们哪一样都不输年轻人。说到做事经验和沟通协调,三十多岁中年人的能力,远非初出校门的应届学生所能比。不得不说,这种抱怨是有道理的。
一直以来公务员系统青睐应届生,大致因为:大学生文化程度高,学习新事物快,可塑性强。在大学生稀缺的年代确实如此。可当下中年人也多是大学生,文化水平和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大包多来两笼
35岁划分的是价值的提供能力,22岁大学毕业充满对未来的激情,都铆足了劲以求提拔,就算能力不行干劲十足也能创造一定的价值,如果到了35岁还没提拔要么是能力不行,要么是激情不够,所以公务系统有35岁的限制,现在已经从管理型ZF转变为服务型ZF,干部要有能力满足群众的高需求,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创造价值的群体都是30岁左右,爱因斯坦26虽提出狭义相对论,杨振宁35岁获得诺贝尔奖,年轻就是创造力,就是办事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要干部年轻化,提拔的前提已从人情世故有限的转变为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