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将扩容,已有候选园“自宣”丨时政周报
一周时政新闻回顾(9月16日—22日)
张海迪卸任中国残联主席,程凯接任。
雄安新区取消商品住房预售,实行现房销售。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等4份规章废止。
贵州一厅官被“双开”,被点名“玩物丧志、痴迷刀具”。
责任编辑:钱昊平
2023年9月16日,国家植物园北园,樱桃沟水杉林栈道喷雾开启。
到2035年,中国的国家植物园有望增加到10个左右。
国家林草局、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联合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确定在已设立2个国家植物园的基础上,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纳入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
根据方案提出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目标,到2035年,力争设立10个左右国家植物园,使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0%以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有效迁地保护。
与普通的植物园不同,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批准设立。其核心功能包括植物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定位是国家植物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基地以及植物科学传播中心。
中国目前已有的2个国家植物园,分别是国家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前者于2021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设立。位于北京西山的国家植物园开放面积约300公顷,收集植物1.7万余种。后者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2022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此番再遴选14个国家植物园候选园,标准是什么?14个候选园分别有是哪些?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国家林草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和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暂未查询到《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全文。
不过,加快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行动仍然有迹可循。
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提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2022年5月20日举办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就表态,将加快国家公园和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当年力争再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编制完成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规划。
虽然《国家植物园体系布局方案》全文暂未公布,但就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建设方式,新华社的报道称,将采取整合与新建相结合的方式,稳步构建以代表国家形象的国家植物园为核心,以代表典型气候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