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奥本海默到“核武之王”,这70年经历了什么?丨智库视点

奥本海默曾引用印度教经文《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现在我变成了死亡,世界的毁灭者。随着70年的发展,导弹技术的进步将倒逼反导技术进一步提升。

责任编辑:姚忆江

当地时间1957年12月15日,美国普林斯顿,原子弹的创造者罗伯特·奥本海默。一部关于奥本海默的生活和他在二战期间主导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新电影将于当地时间2023年7月21日在影院上映。(视觉中国/图)

暑期档的电影,《奥本海默》是其中引人瞩目的一部。片中主人公就是有着“原子弹之父”美誉的犹太天才科学家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他的“作品”直接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

近日,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升级,乌克兰军队发起大规模反攻的关键时刻,俄罗斯展示了一种强大的武器——“萨尔马特”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巨型洲际导弹已经投入战备执勤,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从奥本海默到“萨尔马特”,这70年到底经历了什么?让我们回顾核武器的发展历史。

奥本海默的“遗产”

奥本海默,一个与原子弹和“曼哈顿工程”紧密联系的名字。这位犹太天才科学家自小就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天赋——幼年时,受母亲影响涉猎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科学和语言等各个领域,11岁时因为在矿物研究方面的成绩成为纽约矿物俱乐部年纪最小的会员,18岁从纽约菲尔德斯顿文理学校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美国很多政商和文化界名人都出自这所学校)后,考入哈佛大学化学系。

大学毕业后,奥本海默先是进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之后,奥本海默受量子力学奠基人、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的引荐,去了著名的哥廷根大学。1927年,奥本海默以在量子力学方面的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没多久后决定回到美国。

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是主持美国的核武器项目——“曼哈顿工程”。作为耗资25亿美元、最多时参与人数超过50万的“曼哈顿工程”总指挥,奥本海默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管理才能。在电影中,奥本海默将该工程称为“赌博”——他赌赢了,美国也赌赢了:1945年7月16日清晨5点30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洛斯阿拉莫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