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强奸”漩涡中挣扎八天后,一位44岁农妇选择自杀

“瞒下来”这个决定并不难做。义永红担心,丈夫一定会去报复对方,最终会害了两个孩子,“我只想保护这个家庭”。丈夫程善志补充,妻子还有其他考量,包括“不光彩”。

义永红的崩溃或是从一场歇斯底里的大哭开始。7月19日早上,程海燕被妈妈的哭声吓醒,像这样坐在床边撕心裂肺地哭,程海燕第一次见。

义永红偶尔也拍抖音,她有时感叹生活辛苦,有时配上歌曲“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回到娘家你别多嘴”“人这一辈子,咋就这么难”。

让义永红倍感绝望的事,是她不清楚自己的行为算不算反抗。在遗书中,她称:“我的口供上只说推他,说不要搞,这算不算反抗。”

责任编辑:何海宁

掩藏在树木之下的旧屋,义永红自述“被强奸”的事发地。南方周末记者陈佳慧摄

掩藏在树木之下的旧屋,义永红自述“被强奸”的事发地。(南方周末记者 陈佳慧/摄)

2023年7月23日这天,义永红决定去自杀。

她把遗书放在床头的塑料凳上,从不离身的腰包和手机也整齐地搁在床边,腰包里装有三千多元现金。她锁上家门,没管洗衣机里的衣服。

“我走了,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让你们少一些伤害……我不求你们能原谅,只希望你们好好的过得幸福,忘记我这个不好的妻子、妈妈。”她在遗书里说。

自杀地选在一里地外,她必须穿过大片的番石榴地,白色塑料袋包着尚未成熟的果子挂满整片果园,那是她这个夏天的成果。番石榴树不高,穿行时得弯下腰,三五步就得跨过一道排水沟。最后一截路是一道约两米高的斜坡,攀上去,便是堤坝,水面宽阔的水塘就在眼前徐徐展开。

堤坝上长满了含羞草,郁郁葱葱。那双粉红色拖鞋被义永红整齐地摆放在岸边台阶上,鞋尖朝着水塘方向。几个小时后,丈夫程善志发现了她,妻子身着红色上衣,以俯卧的姿势漂在水塘中央。

自杀8天前,在44岁的年纪,她报案称被水果商贩黄某冠强奸,警方因现有证据不能证实有犯罪事实发生,决定不予立案。自杀后,9月7日警方以“发现新的证据”为由决定立案侦查,为了证明被强奸,保存在冰棺中的她被开颅剖胸验尸。

芭蕉地里的厄运

台风“泰利”正在逼近。在狂风暴雨抵达前,义永红要砍完家里二十多亩芭蕉。9年前,这对来自湖南永州的夫妻在海南文昌包地种水果,如今承包地有近50亩的规模,一半种芭蕉,另一半种番石榴。

义永红微信聊天记录显示,7月14日晚,她与黄某冠敲定了第二天收芭蕉的时间。黄某冠在文昌最热闹的公园附近开了一家水果批发档口,会去果农家上门收购。在文昌一带,种水果的多是渡过琼州海峡前来讨生活的外地人,水果商贩则多是海南当地人。

义永红很少抛头露面卖芭蕉,多数时间只管在蕉田里埋头干活。2023年初,义永红丈夫程善志经老乡介绍,才与黄某冠有生意往来,至事发总共卖给他五次芭蕉,交易额为1480元。前两次都是程善志砍下芭蕉与黄某冠交易,因丈夫左脚脚踝意外割伤严重,义永红接下了后三次砍芭蕉的活儿。

正是这三次独自卖芭蕉的经历,将义永红的人生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义永红夫妻俩承包的芭蕉地离她租住的村子有段不近的距离,骑电瓶车需半个小时。2014年,他们用空心砖在芭蕉地旁建了一栋容身的房子,方圆两百米内没有别的人家。2022年搬走时,那里只剩下一条看家的狗,和几只散养的鸡。闲置的旧屋开始落灰、荒凉,厨房不再生火,床铺也不再睡人,除了干活时歇脚,义永红很少到这里来,密不透风的大树几乎要吞掉这座小房子。

案发现场的旧屋。南方周末记者陈佳慧摄

案发现场的旧屋。(南方周末记者 陈佳慧/摄)

义永红第一次接替脚伤的丈夫与黄某冠单独砍芭蕉是7月2日。砍芭蕉通常由商贩到地里挑选芭蕉,由果农砍下背到地头,最后过秤装车。义永红似乎特别喜欢粉红色,她有一件这一颜色的短袖,专门在干活时穿,右肩上沾满了芭蕉深绿色的胶痕。

义永红后来告诉丈夫,那次,黄某冠趁着帮她把芭蕉扛上肩头的机会,摸了她的胸部。还对她说:“你不要干这么辛苦的工,我给钱给你用。”义永红拒绝了他:“你不要说这个话,我们是干苦命工,赚辛苦钱的,我不是那种人。”

发生在芭蕉地里的事情已无法获得更多佐证。黄某冠水果店旁的其他商户称,事发后,已经一个月多没见到他。9月2日下午,黄的妻子在店铺旁支摊卖水果,她情绪激动,拒绝受访:“你都不知道他们给我们的生活造成多大的影响,我的压力很大。”

一周之后,芭蕉又得采摘,义永红和黄某冠再次在植被疯长、荒无人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48)


一蓑烟雨
回复

一蓑烟雨

2023-12-28

莫欺苦命人

阿益
回复

阿益

2023-10-21

学会反抗很重要❗️

特立独行的火烈鸟
回复

特立独行的火烈鸟

2023-10-20

人言可畏。

啊來福837596

2023-09-18

强奸真的是自杀的重要原因吗?

布拉金斯基
回复

布拉金斯基

2023-10-11

读完才觉泪流满面。

186****5990
回复

186****5990

2023-09-26

是其它人的自私害了她,不愿报警,不愿让他人知道,受了欺负侮辱心有不甘,想想都崩溃,心太累了,愿到另一个世界不再心累,可她的仇不能不报呀!

138****0797
回复

138****0797

2023-09-24

我质问:为啥活的时候证据不全,人死了又有新的证据?难道是怕鬼魂缠绕办案人员吗?还是良心难安,睡不着觉?

137****4501
回复

137****4501

2023-09-23

我觉得只是诱因。

啊來福837596

2023-09-18

强奸真的是自杀的重要原因吗?

地瓜18
回复

地瓜18

2023-09-23

心痛。母亲,善良淳朴,没有受过好的教育,艰苦地活着,最后不忍心灵的折磨,走向了死亡,对于她来说,恐怕已是最好的逃离,和自证清白。女儿,从文中看,应该是受过正规教育,年轻有梦想有冲劲,相信法律能够真相天下,还母亲以清白,然而现实却很残酷。我们需要思考,问题症结在哪,怎么避免第二个第三个王义红,真正给予这些善良勤劳的女性以呵护。

136****9624
回复

136****9624

2023-09-22

看完报道。心碎。我想这么善良淳朴的母亲,被一位禽兽害得无脸面见自己家人而自杀,这是巨大的悲剧,令人心痛。我希望警方能够严厉彻查此事,将犯罪分子黄某绳之以法,这样的人如果不能被法律制裁,我们还能怎么指望妇女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我们怎么能够确保不会有更多的女性遭遇毒手?怎么挽救这个沦丧的社会?希望检察官将这个黄某重判!否则真的令人心痛!!

小二歌
回复

小二歌

2023-09-22

教育的缺失,法制治国护民问题,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应该从小学就开始,不要一畏的内卷到只拼升学成绩。犯罪嫌疑人应该被严惩,是这个人渣害了一个无辜的家庭,重判黄xx,还社会一个清朗空间。

Xiaotao
回复

Xiaotao

2023-09-20

希望陈记者继续跟踪报道,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177****5870
回复

177****5870

2023-09-19

心痛

有澄
回复

有澄

2023-09-18

这篇报道读完几天,仍然让人内心煎熬。如果一切没有发生,她的生活可能看似正常地过下去,苦熬着熬着也会过去,就如她过去数十年。但是她堪堪支撑着的生活,被这一件事就打破了。她的观念固然保守、老旧,但那是她从小受到的观念影响,也是她一直身处的环境不断固化她观念的结果。即使有一个人能贴近她的内心,安慰她、开解她,让她松解了片刻,让她明白自己没有错,加害者和他的家人、她自己的丈夫、她所处的仅有13户人家却也在她死后传出同样她无法承受流言的小村庄,会再次扼住她的喉咙。她无法诉说,只能写在遗书里。也许她晚生二三十年,会是不一样的观念、不一样的心态,会有不同想法的丈夫和邻里,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也有未来。希望她来生幸福自在。

啊來福837596
回复

啊來福837596

2023-09-18

强奸真的是自杀的重要原因吗?

襄阳翼舟
回复

襄阳翼舟

2023-09-17

从“不完美受害人”及其“生活小境遇”角度出发,这个分析入情出理。施害方呢?!不论如何,时至“付出生命代价”如此,法律是其救赎的最后通道,不可缺位!

吕品巍

2023-09-17

女子明显是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抑郁情绪是怎么形成的呢? 首先,压力来自于丈夫。在丈夫发现了此事后,她感到惭愧,无力辩解让她难受; 其次,压力来自于社区,活动圈子里的人说她偷情让她抬不起头,原来给她温暖的社区让她只想逃离; 其三压力来自于女儿,女儿是想要给母亲一个清白,而女儿推动母亲去做本想逃离的事,增加了母亲的情绪负担。 此件事,是否可以避免? 首先,澄清概念。舆论说水果商给了钱,那就是女方自愿,进而说成偷情,这是概念错误。偷情是女方本身有这个意愿,而这里女子肯定自己是没有的。 其次,在这个基础上,丈夫可以更主动些。这件事妻子已经承受了很大精神压力,如果社区有不当言论,可否为妻子辩解?或者让水果商当众道歉也是可能的事。 法律是有力的武器,但不是唯一的武器,司法也会建议庭外和解,考虑用最小的成本消除影响,那是最好的。

花洒花洒
回复

花洒花洒

2023-09-17

生活过得苦一点没关系,但是面子大过天,是这样吗?

君山
回复

君山

2023-09-17

持续关注南周后续报道

路飞
回复

路飞

2023-09-17

唉 让人愤怒的悲剧

181****3179
回复

181****3179

2023-09-17

义永红首先应该是一个普通人和被伤害的人,然后才是妻子和母亲!为什么总是要等到有人死等到出现了最坏的结果才被人重视才被逼采取最好的措施啊!?

我不理解
回复

我不理解

2023-09-17

每次都需要受害者以死亡来警醒这个问题吗?不止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