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问题与整改同样重要:28省份审计报告中的财政难题
公布审计报告的28个省份中,有22个地方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挪用资金,其中包括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内蒙古审计报告中写到,“1个市本级及3个旗区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45.85亿元”。河北也有4市违规向企业出借资金10.68亿元。
专项债属于政府投资项目,参与审批的政府部门多达二十多个。如果有一个部门不同意,项目就不能开工建设。即使专项债资金到位,也没办法使用,容易造成闲置。
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与审计揭示问题“上半篇文章”同样重要,必须一体推进。
责任编辑:张玥
义务教育经费被挪用2.65亿元(内蒙古)、城商行违规放贷406亿元(河北)、两个县无依据收费2.51亿元(四川)、6家失信企业获得财政补助(重庆)、10市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4亿元(吉林)……
自2023年7月起,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公布了自己的2022年度审计报告,聚焦当地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揭示出的问题形形色色。审计报告被称为一年一度的“经济体检”。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审计担负重要使命,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2023年5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
6月26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国务院审计报告”)。7月20日起,各地审计报告陆续公布。截至9月10日,仅有新疆、西藏、贵州三地仍未发布。
各地审计报告的详略程度不同。河南、内蒙古、四川的审计报告数据详尽、敢于揭露问题。福建的审计报告在谈到出现的问题时,仅有违规事项,并未点明具体金额。陕西审计报告亦是如此,大部分问题都未写明涉及金额。
广西在政府网站公布审计报告后,又撤下了原文。“一所高校累计获得财政投入科研经费1.31亿元,实施科研项目862个,实现成果转化0个。”8月初,广西审计报告中的上述内容,曾冲上微博热搜。
南方周末记者细读了28份审计报告,针对河南、河北、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内蒙古、吉林、重庆和上海审计报告中的突出问题分别做了报道(参见南方周末App《解读各省市审计报告》专题)。
28地审计报告所呈现出的财政问题,也具有共性,包括挪用资金、财政暂付款规模大、专项债出现闲置、城商行和农信社违规放贷等。如何找到解决之道,是做好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的关键。
22地涉及挪用资金
公布审计报告的28个省份中,有22个地方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挪用资金,包括转移支付资金、专项债资金、就业补助金、项目基金等。
“2个市和4个县,挤占挪用23个项目政府专项债券资金44.91亿元,用于房地产商业开发项目、其他债务还本付息等支出。”广西审计报告中写道。遍览各地已经公布的审计报告,44.91亿是最高的挪用金额。
资金挪用中,令人意外的是挪用义务教育经费。
内蒙古相关机构审计了469所城镇学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