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外来者”:陈哲艺的十年导演之路
“我已经算挺走运了,赶上了最后一波作者电影的浪潮,在国际电影节上艺术片还可以取得不错的商业成绩……我反而更担心更年轻的电影人要怎么办。”
陈哲艺喜欢用“永远的外来者”定义自己,他从不觉得自己属于任何一个族群和帮派。在新加坡,主要有两派导演,一派拍华语片,大多是通俗的搞笑片;一派完全“洋腔洋调”,都不怎么讲中文。
责任编辑:李慕琰
对于导演陈哲艺来说,《燃冬》有特殊的意义:他出生于新加坡,常年生活在伦敦,最近刚刚搬去香港,这是他第一部在中国内地拍摄的作品。
电影讲述了东北延吉相识的两男一女三个年轻人在几天时间里相聚又分离的故事。影片的前半段,人们很容易联想起法国导演特吕弗的名作《朱尔与吉姆》,认为这是一出青年男女爱情纠葛的情节剧。但随着剧情一步步深入,我们会发现主角们的故作轻松和自由背后藏着隐痛和压力。
很长时间以来,不到四十岁的陈哲艺,电影却被业内人士评价“老气”。他觉得这并非批评,而是说他有一颗“老灵魂”,作品比较成熟,让人以为是“五六十岁的人拍出来的”。有人好奇地问他:“一个更加自由、更加失控的陈哲艺是什么样的?”
“我想要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想去一个完全不熟悉的地方拍电影,拍一群我从来没有拍过的人,我想拍青春,想拍年轻人……”于是,《燃冬》的雏形在他心里萌生。
偶然的机会,陈哲艺有了一段空闲时间,他立马想到可以在中国最北方拍摄一部电影,在还没有剧本的情况下,他叫上制片人谢萌开启了一场从未有过的“冒险”。那是2021年,陈哲艺从伦敦飞到上海,经历了漫长的隔离,他在酒店写出剧本大纲。
首先确定了之前有过合作的周冬雨加入,接着定下刘昊然,最后是屈楚萧。他放弃了原本熟悉的拍摄方式,在开拍前十天才创作出最后的剧本,仿佛要刻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电影完成后,入围了第76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卖出几十个国家的版权,并很快在中国定档上映。《燃冬》选择在七夕节定档,但票房和口碑都不理想,上映半个月以来仅有2500多万票房,豆瓣评分6.1,均远远低于预期。
陈哲艺希望观众可以看到自己的表达,但不少观众并不认可,他们批评这部电影不够真诚、根本看不懂。
2023年8月底,陈哲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自己因为恶评情绪波动非常大,仍在疗伤。“看到电影的反馈,会觉得我们真的在看同一部电影吗?……你可以说它不完美,但你不能说它不够真诚。”
“优等生”创作者
“你起步这么高,接下来蛮难的。”2013年,在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庆功宴上,李安曾对陈哲艺说。
彼时陈哲艺29岁,刚刚凭借处女作《爸妈不在家》夺得第6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和第50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击败的对手包括王家卫、贾樟柯和蔡明亮,一举成为那年华语影坛最闪耀的新星。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