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昱评《全球冷战》丨美苏冷战是如何蔓延至第三世界的?
《全球冷战》提出了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美苏两国在冷战中表现出了有别于以前的殖民主义帝国的新帝国形态——意识形态帝国,他们对世界其他区域、国家之所以能产生很大影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各自秉持的两大意识形态在世界各地、各个人群中均能产生巨大反响。
责任编辑:刘小磊
如果要问哪部外国学者的冷战史著作在中国影响最大,耶鲁大学历史系著名冷战史专家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教授的《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肯定是许多读者心中的最佳选择。此书2005年以英文出版,2012年由北京大学牛可教授组织翻译出版,问世后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书初版距今虽已有18年,但依然是冷战史研究、世界当代史研究学者必读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学者们依然不断与这本书展开对话,并借鉴其观点、论述方法、分析角度。《全球冷战》一书因其长盛不衰的学术和社会影响力,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冷战史研究的经典。在国际格局发生快速变化的今天,重读《全球冷战》,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文安立其人其书
要了解《全球冷战》的主题、脉络和主要观点,最好的切入点是了解文安立与其他美国冷战史大家约翰·加迪斯(John Gaddis)、梅尔文·莱弗勒(Melvyn Leffler)迥然不同的个人经历。文安立的个人经历有四个阶段是值得特别注意的。第一,文安立1960年出生于挪威,青少年时期正逢西方民权运动的勃兴,因此深受西方左翼思想的影响。本书中有相当篇幅论述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对冷战政策的影响,而他对大国干涉的猛烈批评,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批判运动对他的影响。第二,文安立确立以学术为志业的博士期间,就学于在美国外交史学界鼎鼎大名的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堂山分校,这是美国外交史、国际关系史研究的重镇,其问题旨趣和研究进路独树一帜,文安立这段求学经历对于理解本书非常关键。第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安立在第三世界广泛游历,曾就职于南非和巴基斯坦的国际援助组织,也曾到中国长期访学,并与中国学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对第三世界事务的高度关切和同情,在这本书里都有所体现。第四,文安立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先后任职于北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还曾在挪威诺贝尔研究所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两所著名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长期任职。在我看来,相对于传统的美国学者,文安立的北欧出身、第三世界游历、在美国以外的历练,都有利于他跳出常见的大国视角,从更加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冷战,那就是这本书标题已经点出的“全球”视野。
《全球冷战》之所以影响巨大,主要是因为它推动了冷战史研究几大脉络的发展。首先,这本书比较充分地论述了中国在全球冷战中的重要角色。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冷战史研究对于中国的角色、地位、影响都关注不够。老一代冷战史研究权威加迪斯、莱弗勒等学者一般着眼于美国、苏联或者欧洲在冷战中的角色,对于中国着墨不多。自21世纪以来,随着海外华裔学者如张曙光、陈兼、刘晓原、翟强、李小兵、张晓明,以及国内学者如沈志华、杨奎松、牛军、章百家、李丹慧等人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中国在冷战中的角色与影响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但总的来说,现有研究还是集中在冷战时期的中国与欧美大国的关系上,对于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冷战互动关注较少。受文安立《全球冷战》的影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学者关注这一问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文安立的学生、哈佛大学杰里米·弗里德曼(Jeremy Friedman)的Shadow Cold War: The Sino-Soviet Competition fo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