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坳:“史语所”李庄往事
1940年秋天,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云南昆明迁徙到四川李庄,租住了板栗坳张宅,此地距离李庄约六里,坳中分布着八个清代院落。如今,这些院落有的荒废,有的烧毁,有的被改造成了猪圈鸡舍,傅斯年、董作宾、梁思永等学者的往事,却依旧在一个个破败的院落中闪现……
责任编辑:杨嘉敏
从昆明到板栗坳
1940年秋天,昆明龙头村,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梁思永、李济先生举家携口,提着大大小小的包裹,匆匆爬上了一辆敞篷卡车,一同出发的还有社会所、中央博物院、营造学社的同仁们。来到昆明两年,却又因日寇轰炸不得不再次踏上迁徙之路,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地方——四川李庄。
卡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颠簸着,途中经常抛锚,就这样断断续续,经曲靖、宣威、毕节、叙永,好容易撑到了泸州,从这里乘舟到李庄。在此之前,“史语所”的十多万册图书,殷墟发掘出土的甲骨、青铜器、陶器等,也分装到六百多个大箱子中,先由卡车运送到泸州,经民生公司货轮到宜宾,再转驳船分批运到李庄木鱼山。
李庄因水运而兴,当时地处南溪县与宜宾县之间,顺长江而下能到泸州、重庆,逆流而上经宜宾又连接着眉山、乐山。李庄镇上,禹王宫、天上宫、东岳庙、桓侯庙、王爷庙“九宫十八庙”一字排开,但已被同济大学捷足先登。好在附近的板栗坳有片院落,恰好容得下史语所办公、生活。中央研究院成立于1928年,是民国年间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蔡元培先生任第一任院长。1940年9月18日,朱家骅任代理院长,下设史语所、社会所、地质所、心理所、物理所等,傅斯年任史语所所长。
一艘艘木船,将史语所的先生们举家送到了李庄木鱼石,长江浩荡,寒风凄冷。从木鱼石顺着石板路,要走500多级石梯,连续拐几个弯,走上大约六里路才到板栗坳。
板栗坳形如犀牛,住宅建在牛腹,有张氏族人陆续修建了老房子、下老房、田边上、桂花坳等八个宅院。南边山坡上建有一座字库塔,远远望去如同犀牛角,字库塔是古代焚烧字纸的建筑,也带有风水学上的意义。后山还有一座六方形三层楼阁——帝君阁,供奉文昌帝君,看得出来,张氏一族对文教与功名颇为重视。山沟中,院落群布,竹林茂盛,耕地肥沃;远山上,文昌帝君庇佑着张氏后人,字库塔孕育着风水。张氏族人在板栗坳中,平静地渡过了数百年的时光。
史语所的先生、太太们拎着大包小包来到板栗坳时,张氏后人已经腾出了房屋,有的人家觅不得去处,就让出正厅、厢房,一家人挤在正房里。营造学社去了月亮田,中央博物院去了张家祠,社会所租了门官田与石崖湾两个院落,这群辗转了半个中国的学者,在偏僻的李庄找到了一张宁静的书桌。不过他们显然没想到,自己在这里一待就是六年。
桂花坳:傅斯年旧居
从李庄到板栗坳,如今已无需再攀爬五百多阶石梯,顺着山梁下的公路,大约十分钟就能到板栗坳。从行政区划而言,这里属于永胜村,与熙来攘往的李庄比起来,永胜村少有游人前来。村中心的广场上常年聚集着打长牌的大爷,倘若问起桂花坳、田边上,他们才微微侧过头,说,你去那里干什么,我就住在里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