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肤色普遍白皙,为什么被称为“黄种人”?
1949年之后,中国还曾与苏联一起进行人类学调研,记录北京当地人群的“天然肤色”——所谓天然肤色,是指长年被衣物覆盖没有被日光影响过的肤色。而调研结果显示,北京人和莫斯科人居然一样白,苏联专家大为不解,最终结论是:“肯定是北京的数据有问题,中国人怎么搞的,这么简单的调研居然都能出错?”
后来的研究证明,东亚人的天然肤色,确实与欧洲人接近。但是一方面东亚人更容易晒黑,另一方面受气候影响,欧洲人的角质层往往比较薄(角蛋白是淡黄色的,有防风保水的作用,在气候干旱或风沙大的地方,人会长出更厚的角质层)。
责任编辑:陈斌
大明正德四年,即1509年,葡萄牙人塞格拉奉命率船队探险东方,于这年9月11日抵达了马六甲。当时华商在此片海域驰骋已久。16世纪中国人与欧洲人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很自然地就在这里发生了。
根据葡萄牙人的记载,此次会面双方相谈甚欢,中国船长还邀请塞格拉改天到自己的商船上参加晚宴。而航海报告中也出现了欧洲有关中国人长相的最早记录:
“中国人是白人,他们身体很好,不蓄胡子,眼睛细,泪骨远离鼻子,稀疏的黑发很长,塞在丝制的黑发套里……”——塞格拉竟然注意到了明朝男性都要戴网巾,观察可谓细致。而对肤色的描写则非常有趣,他认为明朝人是“白人”——这并非是他的个人观点,而是晚明时期所有来华欧洲人的一致看法。
比如2年以后,葡萄牙人侵占马六甲,就派出使节托梅•皮雷斯访问明朝。这名首位葡萄牙访华大使,也在其著作《东方概要》中描述明朝人“和我们肤色一样,女人尤其白皙。中国男人有些像日耳曼人,女人则很像西班牙人”。
晚明的对外开放与商业繁荣,使得东西方的海路交流空前频繁,大量欧洲探险队和来华传教士留下了对中国人肤色的记录,且都众口一词地称明朝人为“白人”。反倒是后来划入“白种”的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当时被归类为“黄皮肤”。
人体肤色由黑色素决定
实际上,并不存在真正的“黄人”,人体的肤色是由黑色素决定的。而黑色素既不是黑色也不是黄色,本身是棕褐色的。所以不管什么人种,晒黑的本质都是“晒褐”,也就是所谓的“小麦色”。只不过热带人群往往皮肤中黑色素含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