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与书为伴:记沈燮元先生的爱书之癖

人生在世,唯美食与好书不可辜负,这一点在沈燮元先生身上,可以说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责任编辑:刘小磊

沈燮元先生遗照。(作者供图/图)

沈燮元(1924-2023)先生的藏书要处理了,这不免让我伤感。但转念一想,如果这些书能有个好的归宿,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书籍最好的归宿,是碰到一个爱书之人,如果能在爱书之人手中传递,那便是幸运的,毕竟,纸比人长寿。

说起沈燮元先生,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中的那位乐观风趣、博闻强记的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到南京图书馆工作,孜孜不倦地整理着黄丕烈藏书题跋。不过,纪录片所展示的只是沈先生治学严谨而勤奋的一面,他对书籍的痴迷并没有太多地涉及,殊为可惜。其实,沈燮元先生对书籍的爱之成癖,完全够另外再拍一集。他自己就曾把图书馆比喻成水,说自己是游弋其中的一条鱼,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明末张宗子在《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我和沈先生交往十多年,觉得他对两样东西的瘾是很大的:一个是美食,一个是好书,前者是物质上的,后者是精神上的。但相比较而言,在沈先生身上,美食的吸引力可能比不上好书。这一点有个很好而直接的证明,那就是他更喜欢留在南京,尽管他一直说南京除了盐水鸭好吃,其他都不及苏州,苏帮菜、苏式面和点心都让他念念不忘。在南京时,想念苏州的味道了,他就赶到南京博物院斜对过的朱鸿兴去吃碗面。我曾问:“味道如何?”他回答说:“不及苏州!”但是,他还是喜欢待在南京,毕竟那里朋友多,书店也多。

说起书店,南京确比苏州要多,且有特色者不少。认识沈燮元先生后,常陪他去南大、南师大附近的各家书店,无论是卖新书,还是卖旧书的,老板和伙计大都认识他。五台山的先锋书店,地方大,有桌椅可供小坐,他去了,店里的年轻人会给他倒一杯白开水。沈先生拿着书静静翻看,一直会坐到很晚,消磨半天。更多时间,他会穿梭在书架之间,翻看架上的书,不断重复着摘下、拿起眼镜的动作——因为年纪大了,近视加上老花,视力要随着阅读进行切换。碰到书中某个他感兴趣的话题,沈先生就很健谈,不时会评论起书的内容,牵扯到学界的逸闻或动态,沉浸其中,表情里满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九十岁以后,沈先生偶尔会给人写字,却像个老顽童,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多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