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启明:工业富联的绿色探索与实践

2023年7月14日,由南方周末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主办,西北工业大学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企业责任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投资有道,碳路可循”为主题,相关领域学者、机构代表、企业高管参会分享,聚焦“双碳”目标下的企业行动进展和优秀实践,探讨低碳前沿理念、创新技术、碳信息披露等议题。南方周末、西工大在现场分别发布相关研究报告。

在当天的论坛上,工业富联公共关系处总监郭启明提到,工业富联通过3R策略(Reduce、Replace、Resolve)推动自身运营的碳中和。Reduce为减少运营排放,在自身节能减碳方面制定绝对的控排量和专案的减排量双控指标。Replace是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拓展光伏、风电、储能、水电等项目,推动绿电交易,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Resolve则为碳抵消和碳捕捉。

以下为郭启明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上午好!我是工业富联的郭启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与今天的活动。感谢主办方南方周末和西北工业大学给我们企业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平台。

刚才,孙主任讲到了企业在“双碳行动”方面的案例,我将继续跟各位汇报工业富联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工业富联全名为“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是2018年从富士康剥离出来,并在A股上市的公司,跟大家通常所说的富士康是兄弟关系。工业富联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包括云计算服务器、消费电子、网络通讯设备、工业互联网产品等。目前,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近20万名员工,一年营收额达5000多亿。以上是我们的总体情况。

接下来我会从三方面进行汇报,分别是:我们面对的挑战,我们在碳中和ESG方面所做出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我们如何尝试把自己的经验复制、赋能并推广到其他行业。

一、碳中和背后的重要性及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从政策层面来看,截止到2022年11月,全球已经有146个国家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实现年份主要集中在2050年和2060年这个区间内。我们国家的碳中和目标是“3060”,也就是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从行业层面看,全球范围内已经有上千家企业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并且有超过100家企业实现了自身的碳中和。还有一些国际知名的龙头企业也率先发起了“2030全价值链碳中和”倡议——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从企业发展的层面来看,各国将逐步实施的“碳边境税”政策,会给进出口企业、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减碳能力会成为这部分企业非常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市场竞争的关系也会因为政策改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简而言之,对于制造业企业和进出口型企业来说,如果不做碳中和或者做不到碳中和,就很可能没有订单、没有客户,甚至面临被淘汰的风险。所以,对于工业富联这样的制造业企业来讲,碳中和是我们必答的一个题目,而且只能做好——这是我们面对未来的唯一出路。

二、工业富联的绿色探索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把绿色发展纳入了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中,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包括由公司董事长、最高领导担任主席的ESG委员会;也安排了专门从事节能减碳、ESG的部门和工作人员。

其次,我们制定了短、中、长期的目标。去年5月份,我们首次发布了公司的碳中和白皮书,提出了工业富联自己的目标,承诺到2030年的时候,碳排放量较2020年基准年下降80%,2035年实现营运范围100%的碳中和,2050年实现价值链的净零排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提出了“3R”策略,通过Reduce、Replace、Resolve这三个办法来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未来20年里,公司的用电实际上也是在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且幅度还不小。对此,我们会通过3R的策略逐步落实各个减碳环节,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下面我将一一介绍三个R的具体情况。

第一个R是Reduce,即减少运营排放。在自身的节能减碳方面,我们制定了关于绝对控排量和专案减排量的双控指标。这个目标从集团层面提出,并在子公司、事业群、车间、班组等下属板块进行具体分解。我们每个月都会验证和检查各板块完成的情况。

2022年我们在节能方面的投资总额为1.4亿。通过800多项节能技改项目,实现年减排15.3万吨。从用电方面来说,空调是能耗较高的部分。因此,我们通过监控各个园区、各个厂区,甚至各个车间空调用能的情况,持续采用了一些改良的节能工艺和生产工艺,以此达到减排的效果。

第二个R是Replace,即优化能源结构,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拓展光伏、风电、储能、水电等其他项目,推动绿电交易,逐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在这方面,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即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40%、2030年实现占比80%、2035年实现占比100%。目前来看,我们公司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在去年就达到了13%,今年已经过半,年底时这个指标有可能达到30%。

第三个R是Resolve,即碳抵消与碳捕捉。我们公司往后所举办的活动都会采用会议碳中和的方式来实现碳抵消和碳捕捉。例如今年4月,我们在佛山举办的大型论坛活动产生了将近24吨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通过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的量进行抵消,我们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的监督和认证下实现了会议的碳中和。绿色会议的方式也是我们未来开展公共活动的标杆动作、例行动作,我们的子公司也会推广使用这样的办法。

探索内部碳定价时,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步骤来解决:第一步是影子碳价,即在产品定价中加入碳的成本。考虑这个产品要不要生产、做多大的量时,碳的成本就会帮助我们进行考量,它的经济成本也会成为我们要不要做这个产品、接这个客户的一个参考指标。第二步是各个子公司、子集团成立碳基金,专门专款用作节能专项项目。第三步是探索内部碳交易机制。因为我们是一个比较大的集团,下面子公司、子集团较多,A集团的碳目标达不到,就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向B集团购买指标,这是我们也正在探索的一个内部交易方式。

关于绿色实践方面。首先,我们会在产业布局上做出绿色化调整,在强化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开拓更多绿色业务的版图。第二,大力提高对清洁技术能源的使用,内部说法叫“绿色营收”,逐步提高这方面的比重。去年,我们公司营收5100多亿,涉及到使用清洁技术、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的部分营收占比约40%,后续我们也会逐步提升这部分的比例。

三、突破实践瓶颈,引领产业发展

制造业企业,永远是拿产品来说话的。我们主要根据“低能耗、轻量化、无害化、低碳化、易回收”五个标准去研发设计主营产品。大家都知道今年ChatGPT、AI大模型很火,这导致其提升算力的需求变得非常强烈,对产品的功率要求以及对应能耗也越来越高,对节能的要求和标准也会越来越高。

面对这种趋势,我们从2018-2019年期间便开始跟客户研究设计相关液冷服务器产品。目前,我们的液冷服务器产品的PUE值可以达到1.15-1.2,相对传统产品在能耗方面降低10%-15%,但算力可以提升4-5倍,这是我们在绿色产品方面关于液冷服务器的例子。

下面分享我们在绿色供应链方面做出的努力。除了做好自身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便是推动价值链的碳中和及供应商方面的碳中和。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准入机制、管理碳排放、评价激励等措施去提升全产业链的减排表现。同时,我们也会把自身在生产制造方面的经验、成果复制推广到各个供应商,帮助他们在生产制造方面尽可能地实现绿色化和智能化。

下面讲讲我们在行业中做出的努力和探索,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灯塔工厂。“灯塔工厂”是由WEF评选出的世界最先进的工厂。截至目前,全球共有132座,中国有50座,由我们参与打造的有6座。我们分别在2019年1月和今年1月做出了不同的产品服务了不同的客户

灯塔工厂的意义不仅限于做好自身。我们希望能把这套整体解决方案复制赋能到整个行业中,助力合作伙伴、广大客户实现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举几个例子,山东创新金属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铝合金材料企业,一年综合产量为500万吨,全年营收规模可达600亿,而这也是一个高能耗行业。我们对其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做出了全流程数字化回收的交易平台,最终实现再生铝回收率达95%,一年创造经济效益3000万以上。

第二个例子是在河北非常有名的企业——中信戴卡,它是一家做汽车轮毂的大型企业。我们在2019年为他们提供灯塔工厂数字化改造服务,并在当年成功入选世界经济论坛,而这也是河北第一家世界级灯塔工厂。

工业富联除了做好自身制造业的核心业务外,在灯塔工厂、科技服务方面,已经服务了覆盖了10个行业的1500多家企业。其中还包括20多个上市公司,但整体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因为他们在数字化改造方面缺乏经验,尤其是在技术成本、经济成本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在过去,我们帮助这些企业做数字化服务的改造,最终想法都比较简单,那就是能让一个个灯塔工厂从点连成线、从线连成片,从一个个灯塔工厂,最终发展为灯塔工业,为国家发展为制造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今天从以下部分向各位进行了汇报,从我们面对的挑战,到我们做出的探索、实践,最后是我们根据自身总结的经验在行业方面进行复制推广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公司内部有一句slogan,是我们董事长经常讲的:绿色就是生产力,绿色就是未来。

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