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难吃做饭太累,上班族带火“成人小饭桌”

成人小饭桌方便了越来越忙碌的城市人,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违法风险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江苏无锡

责任编辑:陈雅峰

(卢俊杰/图)

在无锡的一家拉面店,林安安聊起“小饭桌”的话题。原先供给小学生的标准化“小饭桌”,正在邻里之间、家庭之间铺开,一些成年人甚至交费去和小学生一起吃“小饭桌”。林安安也想吃,她的描述带着十足的感性,也许与最近处于生活的低谷期有关。

林安安生活在江苏无锡,家附近没有菜市场,新婚的丈夫总是忙于应酬。“我总是一个人,锅很大,我总想等两个人吃饭,但机会很少,”大多数时候她不点外卖,喜欢出去吃,因为能感受到人与人的连接。“够不够,给你打包吧,这个萝卜看你挺爱吃的,”林安安听着老板娘的关心,解释这跟外卖打电话说“放门口、来拿”,是完全不同的,“这很微小,但我感受到了。”

相隔1800公里,四川成都,同样是90后一代年轻人的李娜,从老家青海辗转福建厦门后定居成都,她和两位朋友开办起“邻里饭桌”。有的邻居愿意做饭,有的邻居想要吃饭,互助共建的新模式“小饭桌”,自2023年春天开始,在成都越开越多。

大人想吃小饭桌的相关视频,频上热搜,一面是新的社会需求在滋长,一面是新的监管举措在探索,在你来我往的讨论中,小饭桌正开到社会里。

“一起吃饭才会开心”

“来啦,安安,又是干捞全都要吗?”推开不足一米宽的单扇玻璃门,林安安冲老板娘笑着点了点头。

这是一家桂林米粉店,开在无锡市热闹的南长街上。店面不大,挨着侧墙,刚好放得下两条长桌,坐6个人已经有些满满当当。林安安告诉我,这是“缩小”后的店铺,原先比这大一倍,新冠疫情期间生意惨淡,老板娘云姨退租了其中一间,“退掉的那间,能临窗看河”,云姨补充着自己的遗憾。

林安安最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失落时她就会来这里吃米粉。云姨整个人是绽放的,无论什么时候去,都会叫着熟客的名字打招呼,这让林安安觉得安心。无锡是她追随丈夫而来的陌生城市,才不过两三年时间,没什么朋友。

林安安在社交媒体搜索“小饭桌”,无锡尚未出现,她又输入类似关键词“上门做饭”,找到了答案。别人在家做好后,可以配送到周围的小范围内,林安安准备尝试。她不喜欢吃预制菜,因此放弃了大部分外卖,“预制菜存在有它的原因,必须要预制才能活下来。生活有时候需要预制,但也需要连接。”叙述中能感觉到林安安希望用小饭桌感受“附近”的存在:“我期待有人敲门,告诉我ta做了什么饭,这会让我觉得大城市里人和人之间还有纯粹的东西,令人着迷。”

通过网上关键词搜索,愿意尝试“小饭桌”的人群中,都市白领占比最高。90后女孩赵可在北京金融街的一家银行工作,对于两年时间里中午去吃单位食堂的可能性,她的回答是99%。单位提供的是家常菜,素菜6-8元一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