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为何内涝频繁?“不挖山填湖”,降水才有去处
湖泊、湿地、河道等作为天然的“蓄水容器”,可以调节径流(指由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不同路径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的水流)。但在城市化进程中,这些天然的“蓄水容器”被填埋、侵占,影响了对径流的削峰、错峰调节作用,更易导致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
责任编辑:陈斌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发布《关于扎实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地形地貌,不伐移老树和有乡土特点的现有树木,不挖山填湖,不随意改变或侵占河湖水系。
不挖山填湖,其实不仅适用于城市。2021年,住建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的指导意见》,其中也明确提出,坚持生态友好、环境友好和邻里友好,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营建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
从乡村到城市,“不挖山填湖”正成为建设方向,这也是当下城市治理面临的问题所在。不少70后、80后发现,儿时可以任意嬉戏的河流湖泊,正在慢慢消失。2005年,由安徽、四川两省地质调查院和湖南省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