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液泵入静脉之后:医院瞒家长补病历,婴儿发育落后难归因

多名医生接受南京市卫健委调查时表示,医院领导在泵奶事发后第一时间指示,“以肺炎的名义为患儿转科,暂不对家长说真实原因”。

在不告知家长的指令下,医生称无法及时记录病历。4天后补记的病历,赵洁认为“漏洞百出”,导致无法证明婴儿发育落后与泵奶事件有因果关系。

医院起诉“赵洁之子”,称其已康复,要求其出院。赵洁状告南京卫健委,历经两年取得胜诉,“但泵奶事件又回到调查的起点”。

责任编辑:谭畅

“赵洁之子”生活照。 (受访者供图/图)

那天是2020年6月1日儿童节,40岁的赵洁成为母亲的第23天。

7:45,天亮不久。后来才知道,此时在南京市儿童医院304病区,一位刚上完夜班的护士混淆了两根输液管,将其中一根灌满乳白色牛奶的硅胶管,接入至6号床婴儿的头皮静脉留置针,持续向婴儿静脉注射牛奶约半个小时。

5天后,赵洁才得知儿子在医院蹚了一回鬼门关。医院之所以不在事发当天告知家长,理由是:未调查清楚。

一晃三年,赵洁至今还在等一个调查结论。儿子已经3岁,发育低于常人,连最基础的“爸”“妈”都不会叫。作为父亲的薛林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有时会盯着像哑巴一样的儿子,不自觉地哭。

赵洁是一名外科医生,她与丈夫薛林四处奔波维权。而这名婴儿,以“赵洁之子”为名,频繁出现在上百页病历和几十份问询笔录、检举信、起诉书、判决书等材料中。

这是国内罕见的一例将深度水解配方奶注入婴儿静脉的医疗事故。当初的泵奶事件与如今患儿的发育落后,是否系因果关系?一系列模糊的病历和矛盾的证词,让这起医疗纠纷,成为一道难以解开的谜题。

“以肺炎的名义转科”

第一个发现情况异常的,是304病区的值班护士沈某文。

2020年6月1日早晨8:14,沈某文在巡房时,按惯例打开暖箱检查,发现6号床婴儿的被褥上有一摊水渍,旁边是一端连接着营养液挂瓶的针头,持续滴出营养液。

“然后我就去查看患儿的情况,发现静脉留置针上面有另一路液体在输注,我就顺着延长管向下看到了泵奶的注射器。”在南京市卫健委的询问笔录中,沈某文如此陈述。这意味着,本应该输注进婴儿静脉的营养液空悬在一旁,而用于注入婴儿鼻饲管的奶粉液,正被输注进婴儿头皮下的静脉。

沈某文立即断开泵奶的针,并叫早晨进行该项操作的护士颜某一起处理。此时,已经有约10ml的深度水解配方奶进入静脉通道,混合血液在婴儿体内遍布、循环了半个小时。

事情发生在早晨7:42,根据医嘱“小儿深度水解配方奶30ml,鼻饲(先经口喂养,剩余奶量鼻饲喂养维持1小时)Q3h”,患儿吸吮13ml配方奶后,颜某误将剩余17ml应鼻饲奶液的连接延长管接入至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中。

事发使用的深度水解奶粉罐上明确表明“本品禁止用于肠外营养支持和静脉注射”。业内专家表示,深度水解配方奶与静脉营养液中的成分大致相似(均为氨基酸),但深度水解配方奶泵入静脉,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中毒反应、肺栓塞、感染等风险。

眼看事情处理不了,沈某文提醒颜某跟领导汇报。“颜某说她要先观察一下,后来交接完班,大概九点以后,她和领导汇报的。”

后被南京市卫健委问及为什么没有立即报告时,颜某说:“我当时自己也很害怕,然后一直忙着处理这个事儿,给他上心电监护,所以没有立即报告。”

兼管304病区的护士长徐某娟回忆,“大约9点左右医生开始查房,颜某就把我拉过去,和我说她把奶粉输到静脉里了,然后我就赶紧去看了患儿。”

当奶粉在婴儿体内循环近一个半小时后,304病区护士长仇某还不知情,“我看到徐护士长神色紧张地进来,就问她什么事,知道了颜某把奶泵到静脉里了。”仇某立刻协助徐某娟对婴儿进行抽血、腰椎穿刺操作。“患儿当时没有特殊反应,生命体征心率逐步增快,呼吸相对快些,其他正常。”

9:24左右,徐某娟电话通知新生儿外科主任唐某兵。随后,南京市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新生儿内科主任、护理部副主任等人陆续赶到病房,组织抢救。

后续南京地区医疗责任保险赔偿处理中心对此出具的《医疗安全风险管理建议》显示:根据“赵洁之子”的病历推断,当时给予患儿吸氧,并安排血常规、生化、凝血常规、血培养、血气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33)


长颈鹿
回复

长颈鹿

2023-08-06

正话反说

向明月

2023-07-09

最后那句怎理解。既爱护有加,又不会偏袒。。

长颈鹿
回复

长颈鹿

2023-08-05

文明用语。不懂正话反说的人不值得与它交流

159****1110

2023-08-05

我觉得你在放屁,该医院那么多医生护士是不是专家?他们是不是隐瞒情况并且病历造假?你还把专家当圣人是吧?当他们要承担责任,要丢工作饭碗,他们就有自保和作假的动机。阁下这评论真是想当然又幼稚。引入第三方来调查检测才是真正有用。一个被告方,还能相信他们的自我调查和报告啊,又当裁判又当选手,谁信这个裁判?

159****1110
回复

159****1110

2023-08-05

我觉得你在放屁,该医院那么多医生护士是不是专家?他们是不是隐瞒情况并且病历造假?你还把专家当圣人是吧?当他们要承担责任,要丢工作饭碗,他们就有自保和作假的动机。阁下这评论真是想当然又幼稚。引入第三方来调查检测才是真正有用。一个被告方,还能相信他们的自我调查和报告啊,又当裁判又当选手,谁信这个裁判?

长颈鹿

2023-07-07

卫健委组织专家对所属医院的医疗事故进行鉴定,我相信专家一定出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进行鉴定为,不会护短的。即使是家长对家庭成员爱护有加,也不可能偏袒的。

向明月
回复

向明月

2023-07-23

没太明白你说的 我问了下 GPT,不知道它说得对不?贴在这里 很抱歉,但您提供的信息有一些不准确。让我帮您进行澄清和解释: 1. 人说话的过程并非仅涉及海马体:人说话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大脑的多个区域和神经网络的协调工作。虽然海马体在记忆和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非人说话的必要步骤。说话涉及的主要大脑区域包括布罗卡区和温尼克区,这些区域与语言产生和理解密切相关。 2. 哑并非是因为记忆强振:哑指的是由于声带或喉咙的问题而无法发声或说话。与记忆无关。记忆强振不是一个科学上被认可的术语,也与语言能力和发声无关。 3. 早产儿的问题不一定与大脑未退化有关:早产儿可能面临一些健康问题,包括大脑发育的一些挑战。但不能简单地将其与大脑未退化联系起来。早产儿需要特殊关注和护理,但每个早产儿的状况都是独特的,需要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 总结来说,以上提供的说法存在一些不准确或无科学依据的部

弘扬

2023-07-09

我只是阐释我的观点,但是如果不对,我道歉,因为医学无小事,不只是治愈,还有可能是伤害。我认为,奶粉注入静脉,只是加重了先天性肺炎。因为新生儿罹患先天性肺炎,也是由于肺部存在异质物。而患者当下的疾病,我认为是先天性哑。因为我对于哑有一定研究。人能够说话,首先要从海马体提取记忆,然后神经活动,口腔配合,声带发生。而哑,比较像鬼压床,提取记忆时发生记忆强振,组织相关是大脑未退化的神经组织。而患者是早产儿,出现未退化也是因为没来得及。虽然现在就认定先天哑,还比较早,毕竟还没有排除由于缺氧导致的大脑损失。但是,正如文章最后提到,能蹦能跳,而是听觉正常,就是无法发声,那就有极大的可能。 如果,从这个思路讲,确实跟医院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由于无法认定静脉注射奶粉究竟危害在哪里,所以无法判断。所以,我认为各退一步,先紧着治病救人,挽回损失。由南京儿童医院进行治疗,将未退化的神经组织清除。使患者恢复正常。

向明月
回复

向明月

2023-07-23

回复@183****2883 : 是的。道理没错。难道是要求一个早产婴儿要保护好自己嘛?护士搞错了,要婴儿自己来纠正?天职是强加是枷锁,也不是崇高的职业,就不要享受人民的赞誉。道理是没错的,可是哪里错了呢?怪孩子怪家长没有保护好自己吗?

三木
回复

三木

2023-07-10

我看到的是整个过程,那么多的医生护士,却没有一个能处于职业操守和良心,认真记录救治过程,每个人都是造假的帮凶。可悲,医生都变成了生意人!

137****1118
回复

137****1118

2023-07-10

神奇的事,唉

长颈鹿
回复

长颈鹿

2023-07-10

正话反说

弘扬
回复

弘扬

2023-07-09

我只是阐释我的观点,但是如果不对,我道歉,因为医学无小事,不只是治愈,还有可能是伤害。我认为,奶粉注入静脉,只是加重了先天性肺炎。因为新生儿罹患先天性肺炎,也是由于肺部存在异质物。而患者当下的疾病,我认为是先天性哑。因为我对于哑有一定研究。人能够说话,首先要从海马体提取记忆,然后神经活动,口腔配合,声带发生。而哑,比较像鬼压床,提取记忆时发生记忆强振,组织相关是大脑未退化的神经组织。而患者是早产儿,出现未退化也是因为没来得及。虽然现在就认定先天哑,还比较早,毕竟还没有排除由于缺氧导致的大脑损失。但是,正如文章最后提到,能蹦能跳,而是听觉正常,就是无法发声,那就有极大的可能。 如果,从这个思路讲,确实跟医院没有太大关系。但是由于无法认定静脉注射奶粉究竟危害在哪里,所以无法判断。所以,我认为各退一步,先紧着治病救人,挽回损失。由南京儿童医院进行治疗,将未退化的神经组织清除。使患者恢复正常。

183****2883
回复

183****2883

2023-07-09

每个人首先要做的是保护好自己,所谓的天职不过是强加于别人的枷锁,把大家都当做正常人一样,不求心意相通,但愿互相理解吧

向明月

2023-07-09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怎么相通?大夫可以看淡自己的生死,不能无视病人的生死。救死扶伤不是大夫的天职嘛?

sunshine
回复

sunshine

2023-07-09

希望以后评论区除了点赞以外,再加上不赞同的按钮,从评论区来看,人类的悲欢真的不相通。物伤其类,人同此理,这篇报道,真的让人痛心,一个无辜的孩子…

大鹏
回复

大鹏

2023-07-09

中间一定有什么情况是没有展示出来的

130****3697
回复

130****3697

2023-07-09

南京市儿童医院,这么大的医院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向明月
回复

向明月

2023-07-09

最后那句怎理解。既爱护有加,又不会偏袒。。

长颈鹿

2023-07-07

卫健委组织专家对所属医院的医疗事故进行鉴定,我相信专家一定出于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进行鉴定为,不会护短的。即使是家长对家庭成员爱护有加,也不可能偏袒的。

向明月
回复

向明月

2023-07-09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怎么相通?大夫可以看淡自己的生死,不能无视病人的生死。救死扶伤不是大夫的天职嘛?

183****2883

2023-07-07

人类的悲欢真的不相通,尤其看淡生死的大夫,麻木既是一种保护也是一种伤害,身处其中的人不自知,在旁人看来就是毫无人性,利欲熏心

向明月
回复

向明月

2023-07-09

大部分普通无相关知识背景的父母估计就是默默承受了一切。而所谓的专业人员们,依然可以玩忽职守,对病人挑三拣四,看人下菜碟。

133****5074

2023-07-07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呢?你会怎么办?

Xiaotao
回复

Xiaotao

2023-07-09

做父母德心得多难受🤔️

颖
回复

2023-07-08

JACKIE.T
回复

JACKIE.T

2023-07-08

如果不是让医生统一口径,延迟记载病例,那么怎么会走到今天的死胡同呢?这死胡同不就是医院想要的么?

给您
回复

给您

2023-07-08

这医院能开吗,要不别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