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6日,审计署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一年一度的“经济体检”,结果如何?
要点聚焦
-
国家审计报告揭示多种乱象,财政暂付款是什么样的难题?
暂付款,指财政部门出借的资金。过去几十年,出借对象除了政府预算单位,还包括各类企业。财政部门一旦借出资金,还钱就变成难事。 财政部门临时出借的暂付款,不在每年制定的预算报告里。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平衡财政预算,会把支出列在暂付款之中,隐瞒实际支出。 -
审计报告:18县4500万产业帮扶资金被骗取侵占
报告重点抽查了10省92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帮扶资金。部分项目出现经营亏损、种养殖成活率低及设施闲置废弃等问题,涉及帮扶资金71.72亿元。 10县用于产业帮扶的财政衔接资金比例未达到50%的下限,22县将2.85亿元产业帮扶资金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市政交通建设等。 -
审计报告:有部门购买设备超6年未拆封
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151个项目进展缓慢、停工甚至烂尾等,造成国有资产损失17.22亿元;10个地区违规建设10个会议场馆或景观工程等,涉及计划投资75.66亿元。 有13省235户企业即利用这一惠民政策,临时招揽社会人员,通过为其缴纳1至3个月社保后再停缴断保的方式,骗取失业补助5233万元。 -
审计报告:五部属高校存在学费、食堂、资产管理等问题
北京交大和对外经贸大学都违反“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从学生食堂盈利”的规定,向食堂承包单位收取经营(管理)服务费,分别为209.45万元和490.94万元。 报告还指出,西南民大接受捐赠的149头牦牛未估值入账,涉及估算价值约48万元。 -
审计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地方统筹整合使用存在难度
“整合后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仍由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安排,2022年分别为864.98亿元、226亿元。两部门未统一分配方法、资金使用要求等,加大了地方统筹整合使用的难度。” 2019年、2020年分别安排中央资金859亿元、867亿元支持全国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2021年、2022年分别增长到1008亿元、1096亿元支持全国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 -
审计报告披露:为完成“教育投入只增不减”要求,6省20个地区虚报投入近80亿
7省教育部门及45所学校违规收取赞助款10.05亿元,还有4省308所学校违规收取补课费、强制学生购买电脑等9131.2万元。还有11省拖欠特岗教师工资、社保等3.45亿元。 45项重点任务从制定实施方案到签订任务合同,不断降低指标要求,其中包含一些国内已量产、无需攻关的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