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学重考后,人生道路会得到修正吗?

“从小到大,大家一直处在一个竞争性的体系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好像把别人一个一个挤下去,自己才会获得胜利。大家会认为,从桥上掉到桥下的过程是非常可怕的,桥下就是万丈深渊的感觉。”

退学谈话,班主任试图说服她:你都已经读了一个学期了,退学是在折腾,浪费时间。

他决计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但又要泡在实验室里消磨时间,做的一切看上去都像无用功。拧巴到了研二下学期,杨北辰决定退学,再考一年计算机硕士。

责任编辑:李慕琰

在一所985大学理工科专业读了三年后,孙睿决定退学,重读文科,24岁的他正在等待高考成绩。文图无关。 (视觉中国/图)

孙睿决定从那所985大学退学。

想法在脑中盘桓已久。在读了一年大一和三年大二后,他再难忍受不断循环读大二的死结。2017年,他被一所西南名校的土木学院录取,很快感受到不适配。高中时,父母拒绝在他的文科选科表上签字,浸在理工科“简单符号间的复杂运算”中,孙睿时常感受到一种文化上的饥渴。

大一下学期,他陆续挂掉了包括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在内的一些通识类基础课。专业课也难以应对:他所在的专业要学工科里的10门力学,有些课程80%的内容要用到艰深的数理运算。

退学与勉力维持现状的天平,终于在一节流体力学的实验课上失衡。他看着同学们做实验,写报告,像在玩一堆数字游戏。他抄一抄就能过关,仍深觉自己像人群里一只不会爬树的猴子那样突兀。他说,解决困境通常遵循线性逻辑,困难越大,投入越多努力即可。可在那一刻,孙睿丧失了行动力。

他向辅导员和家长提出退学,遭到反对。按照学校的规定,本科生的最高修读年限是八年。他还剩四年时间去够一个学位,远未触及那条不得不退学的红线。辅导员提议,让他休学一段时间,调整状态。休学的三个月里,他背着书包,去了趟新疆,全程靠硬座和搭车、拼车的方式穷游,试着找回自己的行动力。开学后,他立马退了学。

理工科课业繁重。在大学,他曾抽空旁听过一些人文学科的课程。他说,那些课程就像橱窗里的商品,而自己像一名站在橱窗外的流浪汉,很羡慕,但无法购买。“(在大学里)时间本身在我看来是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的,我感觉像是被迫完成一项表演性的工作,把这道题做了,获得了毕业,(就大功告成了)。”孙睿说。

如今24岁的孙睿正在等待自己的高考成绩。退学两年了,他改学了文科,一切似乎都回到了他想为人生设定的轨道。他不是没有分析过其中的利弊——远离高中的内容太久,难以考到曾经的分数;再读完四年大学,年龄上的劣势会远大于旁人。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退学重考后,人生道路会得到修正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多位退学重考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的回答有一个共同点:那或许是一次填补遗憾、纠偏人生的机会。

打开那个名为退学的开关

某艺术类院校毕业生郭语仍然记得五年前的那次退学谈话。那时,她还在北方一所铁路类院校读大一。她是浙江第一届新高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