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城时代:一些城市规模扩张速度快于发展质量进步
54个城市中,17个城市的排名情况与GDP排名相差不大,波动在3名以内,18个城市排名有明显提高,另有19个城市排名明显低于GDP排名。
很多城市不顾实际地过度发展服务业,造成产业的空心化。“特别是有些三、四线城市,根本没有强制造业,也没有高收入人群,盲目发展服务业,需求在哪里?”
陈宪解释,从现有国情来看,将农村落后地区的人口留在当地并不能提高人均经济水平,应该遵从市场化的要素流动规律。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0年8月29日,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工作人员在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旁。
2023年5月底,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发布第一份城市发展报告《强城时代: 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城市格局》。
上海交大原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中国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宪长久以来的想法得以落地。他希望能有一套新的指标体系,打破在经济实力评比上的“唯GDP论英雄”。
报告由上海交大的陆铭、陈宪、夏立军,上海大学的向宽虎,上海海事大学的李杰伟等学者合作,旨在建立一套新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报告当中,研究院选取2021年全国54个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的城市,通过独创的指标体系,发现一些城市够大但不够强的现象。
结果显示,54个城市中,17个城市的排名情况与GDP排名相差不大,波动在3名以内,18个城市排名有明显提高,另有19个城市排名明显低于GDP排名。
“GDP热曾持续多年,但我们不能要求这一项指标就能把所有东西都反映出来。”陈宪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大城强城指数”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更多元的评价框架。
一些城市“够大但不够强”
但该如何对GDP排名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