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百万专家,揭秘凯盛融英背后的“商业秘密猎手”
2020年,凯盛融英提供的专家服务总计15万小时,平均每小时有17个访谈在同时进行。
一个访谈需求里,同一个专家可能被多家专家网络公司的人“磨”,这家开1000元、那家开5000元,可能就“沦陷”了。
美国证监会(SEC)主要是罚问问题的人。专家如果泄露公司机密,可能公司会起诉他,但SEC不会罚专家。
全球顶尖的咨询、私募、证券和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凯盛融英的客户。
(本文首发于2023年6月15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冯叶
“我当初离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预见了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2023年5月底的一天,在上海静安区的一家餐馆里,刘远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二十几岁的年纪,打扮得很精致,“如果我还没有离职,没有这么好的状态跟你聊天”。
刘远宁曾是专家网络行业的一员,行业交易的是信息,特别是稀缺信息。
简单来说,专家网络公司的工作就是帮客户寻找专家,客户以金融机构、咨询公司为主,专家则主要是各行各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咨询大多以电话形式完成,一次大约一小时,价格千元到万元不等。
这个行业虽然低调,但正在快速发展。成立于2008年的凯盛融英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盛融英),是中国最大的专家网络公司,曾两次递交上市申请。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40.4%。2021年前三季度,其营收同比增长42.9%至6.76亿元,净利润则同比增长35%至2亿元。
行业头部公司还有GLG格理集团、灼识咨询、高临管理咨询(Third Bridge)、六度智囊、BCC商霖华通等。按照2020年的年收入,行业前五名占据中国市场的一半以上,其中凯盛融英占33%。
它们大多在官网公布了自己的专家数量:28万、50万,甚至100万、142万。即便刨除重复部分,国内目前被网罗的专家数量也超过了百万人。
但向上势头突然被打断。5月9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节目《别有用心的咨询》,揭示凯盛融英存在帮助境外机构窃取重点领域国家秘密和情报的问题。
节目中说,其工作人员专门围绕境内政策研究、国防军工、金融货币、高新科技、能源资源、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物色专家,仅2017年到2020年,就接受上百家境外公司汇款两千多次,金额高达七千多万美元。
其中一位专家韩某某,几年内接受咨询百余次,超过60%是境外咨询。为了获利,他从公司内网下载了近五千份文件资料,最终被判刑。
此次曝光,使这个行业人心惶惶,有人删除了简历中的“凯盛融英”,也有不少人选择离职。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近百位专家网络从业者,但应者寥寥。包括凯盛融英在内的头部公司大多拒绝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有的公司甚至已经搜寻不到官网和联系方式。
据招股书,2020年,凯盛融英提供的专家服务总计15万小时,平均每小时有17个访谈在同时进行。
谁在电话的两端?他们又在聊什么?
全速奔跑
刘远宁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曾经这份工作,就是“卷”。
一个客户公司会与市面上多家甚至十余家专家网络公司签订年度框架协议,最终按实际完成的访谈量付款。当一个访谈需求来临,客户公司也会把它同时发给多家专家网络公司,谁能又快又好地找准人,就为谁的访谈付费。
对于刘远宁这样的项目经理来说,接到访谈需求,就意味着一场“赛跑”开始了。需要快速理解访谈需求背后的行业逻辑、竞争状况,锁定合适的专家,如果不在公司的专家库里,就要去外面找人。可能找了三五十个人,终于安排到一位的时候,客户告诉你,已经找到了。
凯盛融英的招股书中写道,每次专家访谈的平均时间是1.1小时,从收到需求到访谈完成平均是3.4天。可以想象,在这三天半里,每位项目经理都在全速奔跑。
在外面找人,以招聘网站的简历搜索为主,“智联招聘、猎聘、51、脉脉这四个渠道绝对会开,海外专家就是领英”。
项目经理的业绩取决于促成专家访谈的次数,公司制定的KPI往往接近一个员工的极限。
“这个工作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严重的内耗和内卷,精神状态会非常差。”刘远宁描述,“尤其是我离开以后,更深刻感受到这个行业对我的摧残。”
祁珉曾在这个行业工作多年,他也形容,“非常卷,内部卷、外部卷,互相拼杀”。晚上七八点钟是访谈的高峰时间,如果不在公司而是在家想洗个澡,手机都会一直响,客户的问题、专家的问题,甚至同时几个电话进来,就站在那里处理。
“这个行业为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