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罚款治理马路“低头族”,是一个好主意吗?
专心走路,仪态端庄,这固然很好,可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过马路看手机”并不是盲走,行人也有自我管理,只要没有现实恶果和迫切的危险,没有必要诉诸法律和惩罚。立法的最重要目的应该是平息争端,而不是为树立新风,贸然地制造冲突。
责任编辑:陈斌
最近,全国多地兴起对马路“低头族”的治理。以浙江为例,宁波、杭州、温州、台州、嘉兴等城市,都出台条例制止“过马路看手机”,轻则罚款十元二十,重则一百二百——这差不多是行人交通违法最重的一档。福建厦门与河南南阳,也在今年加入行列。
这样的政策,在社交媒体上广受赞扬,不过也需要考虑立负面效果。
走路不要看手机,道理大家都懂,很多人做不到。媒体调查,20%的人有“低头族”的坏习惯。过马路时还看手机,毫无疑问是更坏的习惯,据我生活中观察,交通高峰期时,人潮缓慢涌过斑马线,“低头族”更是占到近一半。在城市的繁华街口,这种场景每天在发生。
走路看手机有种种缺点,行为却不难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139****9978
虽然有朋友反对以罚款方式治理“马路低头族”这一现象,尤其对“罚款”可能更感冒。安全管理中有句话叫“宁可听骂声,不要听哭声”,我以为可以以这种说法来解释相关部门考虑用罚款来治理“低头族”的初衷。罚款,似乎是一种不是很友好的处罚方式,但是我也曾经纳闷过。但是,实际上也真有些人“需要”罚款,我们单位以前常有人不戴安全帽进车间,后来有了罚500元一次,居然就没有人再犯这种错了,而之前是你苦口婆心劝说,人家总有万般理由的。虽然感觉有点力度大的感觉,但受到相关伤爱的风险毕竟小了。估计大多数人都知道,2021年9月1日施行的《安全生产法》就比以前较大幅度提高了罚款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