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声音演绎光影,他们帮助盲人朋友“看了”十年电影

2023年5月20日,在第三十三次全国助残日前夕,一群视障人士在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的一间电影放映厅里,被一部喜剧电影里的有趣情节逗得前俯后仰。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电影讲述人正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形容着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帮这群看不见的朋友“看”电影。

这是农业银行发起的“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志愿活动的内容之一。这一公益活动已经坚持了十年。十年里,农业银行的志愿者们始终践行 “勇于担当、服务人民、责任为先、造福社会 ”的责任理念,不断丰富项目内容,满足视障群体多维度需求,让看不见的他们“看见”光与影,让看不见的他们一直被“看见”。

 农行“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十周年纪念活动现场

点击观看视频

“看不见”的世界

“一个漂亮的过肩摔,女孩儿把暴徒摔倒在地。女孩儿穿着绿色上衣,梳着两条马尾辫。两人四目相对,屏幕出现电影名字《人生路不熟》。”

65岁的肖大爷又一次在农行志愿者的引导下,来到保利国际影城“听电影”。通过电影讲述人的细致描述,他能完整了解电影的情节。

他失明几十年,只能靠听觉和触觉等辅助完成对生活的认知。来电影院“听电影”,是他每个月雷打不动的“必备节目”。这一次,他比平时更兴奋些,因为他要作为盲人朋友代表,在农业银行“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十周年纪念活动上,面向电影院里一百多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盲人朋友代表和农行志愿者合影

普通人其实很难想象,失去视觉能力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当你蒙上双眼站在街上,失去视觉的同时也失去了判断的能力。有视障人士这样形容:“就像跌入深渊一样,不止失去视觉,方向感等其他感知也全都失去,每走一步都充满恐惧。”

肖大爷的人生中经历过这样的痛苦与空洞时刻,心情压抑,态度消沉。后来,他接触到“听电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种娱乐方式。

“我从小就喜欢电影和广播艺术,以前学校或者单位组织看电影,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听觉去品味。”肖大爷说,他喜欢看生活、侦探、励志、喜剧类的电影,觉得有趣。

他喜欢《人生路不熟》这部电影。“周东海和他姑爷的一些台词很搞笑,我能感受出周东海是一个很豁达的人。”肖大爷说起电影脸上露出笑意。

“听电影”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打发没有色彩和光影生活中的漫长时间,也不仅仅是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外界的信息,更是给他们提供了一种社交平台。因为喜欢电影,肖大爷自己平时在家也会听一些无障碍影视作品,但他每个月仍不辞辛苦从家来到电影院听志愿者们“讲电影”,乐此不疲。

“在电影院与在家自己听气氛完全不一样!我喜欢在电影院里听完一部电影后,和周围的朋友一起分享感受,聊一聊大家的共鸣点。”

和肖大爷一样的盲人朋友有很多,他们渴望过上“正常”的生活,想要与这个世界发生更多交集。

用声音演绎光影

“大家好,我是志愿者徐知,我是一个圆脸、尖下巴的女孩,我今天穿着一件粉色的长袖。”

保利国际影城(天安门店)的放映厅里,农行爱心助盲志愿团队的成员徐知再一次给盲人朋友们讲起了电影。虽然她已经与盲人朋友很熟悉,但每次在“讲电影”前,她都会这样细致地描绘自己的样子。

今年是她为盲人朋友“讲电影”的第十年,也是参加“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志愿活动的第十年。她的声音清晰而温柔,在电影对白的间隙快速响起,为在场100余人讲解电影画面里的人物动作、穿着,周围的环境和氛围。 

十年的坚持起源于当初一场精心评估和组织的公益行动。2013年5月,为了提升青年员工社会责任意识,引导青年员工在工作之余奉献爱心,农行运营管理部结合青年员工的兴趣和特长,决定组织为盲人“讲电影”的活动。第一场“我为盲人讲电影”活动是在北京鼓楼西大街寿明寺的一座小院里。那时,志愿者们讲述了一部充满着温情、幽默和悬念的轻喜剧《警察有约》。在志愿者生动、耐心地讲述下,盲人朋友们逐渐进入了电影情节,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感动落泪。

2013年,在北京鼓楼西大街寿明寺的小院里,农行志愿团队讲述了第一部电影《警察有约》

这种情绪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化学反应,让这项公益行动延续了十年。农行运营管理部专门成立由青年党、团员为核心成员的爱心助盲志愿队伍,并与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爱心助盲活动。其中,在每个月的第四个周末,农行志愿者们都会与盲人朋友们赴一场光与影的约会。

农行志愿者代表李一说:“光影的缺失,使他们无法像健全人一样享受电影带来的美好,那我们就用自己的声音演绎光影、填补美好。”

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让盲人朋友“听”懂一部电影,远比想象的更难。志愿者们需要提前观看几遍甚至十几遍电影,将情节、对白、镜头烂熟于心,再重新撰写适合讲解的电影脚本。为了不让志愿者的讲述压住电影本身的台词,他们要拿着计时器一遍遍练习,掐准时间,把握“讲电影”的最佳节奏。每一场电影的讲述,都需要经过多轮试讲、试听之后,才能呈现在盲人朋友们面前。2小时的电影呈现,背后需要志愿者们近30个小时业余时间的付出。

为了讲好《人生路不熟》这部电影,徐知准备了足足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结束忙碌的工作后,她都要扑在这部电影的讲述上,把其他几位志愿者写的讲述脚本整合,改编成适合自己风格的语言,对应上电影的留白和气口,再试讲给同事们听,获得修改意见后,再反复打磨完善……工作细碎而繁琐。

随着她的讲解,台下的盲人观众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看到他们沉浸在电影世界里,听到他们说你讲得真好,我觉得一切都挺值!”徐知说。十年里,她一共讲了十几部电影,却越讲越有压力。随着电影行业的发展,影片的内容变得更复杂,节奏变得更快,“通常一个镜头里,演员的表情、动作,身处的环境和氛围表达出多重意思,这样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正确且完整地表达出来。”徐知说,也正因此,每次讲电影前的准备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行志愿团队志愿者为盲人朋友讲解电影

她和志愿者们不愿意让盲人朋友们有遗憾。有些盲人朋友住得远,来一次电影院得一个半小时,有的甚至要五点起床赶路,他们却坚持赴约。

“十年前我们刚接触这些盲人朋友时,有些人情绪很差,现在很多已经变得更开朗更亲和了。”农行运营管理部副总经理孙姝相信助盲志愿行动确确实实给盲人朋友们带来了改变,也正是这些改变,让志愿者们找到用声音演绎光影的价值,让他们在志愿活动中丝毫不敢松懈。

让他们被“看见”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场志愿活动不难,难的是将志愿行动坚持十年甚至更久,并不断拓展、壮大。 

十年之间,“我的声音 你的眼睛”爱心助盲志愿活动已经从最初的“给盲人讲电影”,不断走向纵深。

农行志愿者们不仅给盲人朋友讲解了98部电影,还录制有声图书近100万字,如《麦田的守望者》《我的阿勒泰》等,捐赠给“红丹丹心目图书馆”,向全国盲校、盲人免费发放。2014年,农行志愿团队带领视障朋友组成的观影团,参加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享受视听盛宴,感受电影魅力。2015年,农行志愿团队协助视障朋友圆梦北京国际马拉松,在奔跑中超越自我。2019年,农行志愿团队联合农行北京分行组织开展“盲健同行 快乐融合”冬日伴出行活动,一对一陪伴视障朋友看电影、吃饺子、逛前门。

2019年,农行志愿团队联合农行北京分行组织开展“盲健同行 快乐融合”冬日伴出行活动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农行爱心助盲志愿团队采用线上直播讲电影的形式,保障“农行放映厅”不断档。2021年,他们联合北京公交集团开展“多停几秒钟,多报一次站”倡议,为视障朋友配发助盲马甲等行动,将对视障群体的关爱从影院延伸到家门口,以提升视障群体出行体验和安全保障。

农行志愿团队为盲人朋友配发助盲马甲

“我们所有志愿活动都来源于‘如何让盲人更好地融入健全人的生活中’这个出发点。”孙姝点出爱心助盲志愿活动持续向前发展的核心原因。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行,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握住了最无声的那一批同胞的手,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被“看见”。

农行爱心助盲志愿团队从成立之初的23人已经发展到如今的180余人。今年,农行爱心助盲志愿团队已经培训了一批农行总行和部分省分行的志愿者,计划将助盲行动扩大到北京以外的省份,同时让更多的农行员工加入志愿团队,形成助盲行动的多地联动。在未来,农行爱心助盲志愿团队还将联动更多组织、员工,绘制出一张广阔的志愿行动网络,帮助更多地区的视障群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