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维权,获赔2.18亿:判赔额最高的知识产权案
四川金象公司先后提起5次诉讼,历经3次管辖权异议诉讼、5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22次立案、35次开庭和2次专利权属纠纷诉讼后,迎来转机。
该案件入选最高法2022年知识产权法庭典型案例。公开通报中,最高法指出,法院保护了原告方中外合资企业和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传递了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平等保护的态度。
发自:四川眉山
责任编辑:苏有鹏 钱昊平
一项被侵权的技术,在经过长达九年的维权后,权利人最终获赔2.18亿元,这刷新了知识产权案中,法院针对同一工程项目的判赔额。
这项“天价”技术是用于生产三聚氰胺(也称“蜜胺”)的。在中国,作为树脂、涂料、皮革加工的鞣剂和填充剂等产品生产中常用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生产长期存在运行周期短、能耗高、易堵塞、产品品质低的问题。
2009年,北京烨晶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烨晶”)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3年后,这项技术被一位离职员工泄露了出去。
从2014年开始,和大部分知识产权纠纷一样,北京烨晶母公司——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金象”)踏上一场漫长的维权之路。四川金象先后提起5次诉讼,历经3次管辖权异议诉讼,5次专利无效行政诉讼22次立案、35次开庭和2次专利权属纠纷诉讼后,迎来转机。
就四川金象及北京烨晶提起的侵害蜜胺发明专利权、技术秘密纠纷两案,2022年12月26日,最高法作出两份判决,要求包括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鲁恒升”)在内的三家公司,连带赔偿权利人2.18亿元。2023年3月31日,该案件入选最高法2022年知识产权法庭典型案例。
但这条漫长的诉讼维权之路并未行至终点。
优于国内外水平
四川金象工厂坐落于四川省眉山市西侧,附近环绕着以“金象”命名的道路和建筑。产业园区占地正中是一根白色高塔,旁边围绕着几座由装置罐和管道构成的三四层钢铁设备。在其东南角,有两套三聚氰胺生产设备。
这套设备代表着四川金象最引以为傲的技术成果。在原料消耗、能耗、“三废”排放、运行周期等重要技术指标上,该设备所用技术均优于国内外主流先进技术水平。不仅将开机不间断运行时间从最多3个月提升至半年以上,还将单位产品的电耗由1060-1560千瓦时降至600千瓦时以下,综合能耗为国外先进技术的30%-60%。
技术由唐印一手开发。1997年,刚从一家大型三聚氰胺生产公司辞职的唐印,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在硕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支持下,唐印计划对三聚氰胺产品的生产设备整体升级,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意转化科研成果的三聚氰胺生产厂家。
唐印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2006年,他遇到了初涉三聚氰胺领域的四川金象董事长雷林,二人决定在眉山落地年产量5万吨的三聚氰胺生产设备。同年4月,北京烨晶成立,唐印成为公司股东及经理。不久,北京烨晶同四川金象合资成立四川玉象蜜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玉象”),专注三聚氰胺产品生产。
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四川玉象先后投资1.6亿元,建设起两套年产5万吨的三聚氰胺技术改造项目。该项目创造了当时全球单套产能最高纪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