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中风暴:零碳工厂走出来的饮料
文 吴重楷
骄阳下,你打开一瓶饮料,一饮而尽,扔掉空瓶——这一串短短的动作背后,究竟藏着多少“碳足迹”?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有无数个这样的动作。每瓶小小的饮料背后,都有一条长长的价值链,囊括了从作物种植、原料加工、生产储存、分销运输、废物回收等一系列环节,这些场景彼此可能相隔上万公里,可能在广袤的农场,也可能在繁忙的超市,却同样会留下碳足迹——这些被忽视的碳,在庞大的消费量中聚沙成塔,悄悄影响着地球的命运,也在悄悄影响着市场的格局。
4月20日,“世界地球日”的前夕,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再次给气候问题敲响警钟。他们指出,受气候变化和预期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回归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可能在2023年或2024年创下新高,而《巴黎协定》中将本世纪气温上升控制在2℃甚至1.5℃的红线,极有可能失守。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哪怕只是一瓶饮料。
4月21日,脉动宣布旗下全部生产工厂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消费者拧开的每一瓶脉动,都来自碳中和工厂。为了进一步迈向全价值链碳中和,脉动当天还携手近百家上下游供应商,共同发布减碳倡议,致力于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小小的饮料瓶里,一场“零碳”的风暴早已开始。
零碳工厂里的科技
整整一年前,2022年的“世界地球日”,脉动宣布其位于武汉和邛崃的工厂通过了国际认证检测机构SGS对于产品原材料、包装、生产、物流、使用、处理共6个阶段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的全面测定,并在生产阶段碳排放达到碳中和,获颁PAS 2060碳中和宣告核证证书。这两家脉动工厂由此成为中国饮料行业率先实现碳中和的工厂,也是达能在中国的首批碳中和工厂。
在脉动武汉工厂,宽阔的厂房屋顶被最大化地改造为“光伏田”,每年产生约400万度电;从发电厂购买的余热蒸汽取代了原本的天然气锅炉;创新的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使工厂99.4%以上的废弃物得到再有效利用……一系列措施,让这家工厂在2021年减少近16000吨碳排放。
到了今年,脉动旗下六家工厂全部实现碳中和。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张金泽表示,这是达能公司多年坚守绿色发展的结果,也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榜样。
在达能中国饮料总经理高月秋看来,“碳中和”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自2003年第一瓶脉动诞生起,他们从未停下节能减碳的脚步。“一开始我们关注于包装塑料使用量的减少,因为塑料瓶对于石油化工需求大。近几年我们会更加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包括光伏太阳能项目、水处理和再利用、协同当地的供应链来实现清洁能源的使用等。”
达能中国饮料运营副总裁游天富介绍,2008年,达能中国开始对旗下的脉动产品进行碳排放数据跟踪,而当时“碳足迹”远未像现在这样成为舆论热点。这项工作至今从未中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原始数据资料,也为持续的技术改进提供了支持。
2013年,伴随着高压气回收、RO浓水回收等项目落地,脉动单瓶能耗减半,单瓶额外水耗与2004年相比降低了59%。
2017年,脉动光伏发电项目上线,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占总用电量比例接近20%,年发电量可供超4500个家庭用电一年,并将继续扩容;同时,更多的清洁能源也会被开发采用,如邛崃工厂开拓使用生物质蒸汽——得益于这项“绿色蒸汽”技术的使用,脉动邛崃工厂二氧化碳减排量实现约2500吨/年,相当于每年种植了14万棵梭梭树。
2021年,脉动全线产品标签从PVC换成PETg材料,实现100%由可回收包装材料制成。通过多年的持续减塑努力,以2021年产量计算,当年脉动产品瓶子塑料用量比2004年减少23600吨,约等于2.4个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截至2022年,脉动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66.3%,相比诞生之初,单瓶能耗下降72.2%,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降低九成以上。
在碳中和工厂,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会被反复审视并进行革新。“比如在‘吹瓶’这个工艺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冷模工艺。这项技术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是领先的,可以降低30%的能耗。”游天富说,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脉动所有工厂都得到了省级或国家级的绿色工厂认证, “在行业内是非常高的水平”。“我们的单位碳排放强度下降了超过九成,对于剩下不足一成的极少碳排放,比如消防系统喷雾、备用柴油发电机等暂时无法降低的碳排放,我们在SGS通标公司根据国际标准ISO14064进行核证后,做了碳抵消,最后达到了碳中和。”
除了“碳”,脉动工厂还着重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并实现循环利用:通过持续落实节水措施,实现单位产品额外水耗降低85%(相对于2004年水平);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深度处理并配合中水处理系统,可达到饮用水标准,从而在工厂内实现二次利用,并供给市政,进行绿化浇灌等。
此外,所有脉动工厂均已获得TUV莱茵废弃物零填埋最高认证
显然,脉动正在逐步地兑现品牌“一个地球”的承诺——到2025年全部脉动工厂使用 100%可再生电力;脉动自有工厂废水实现二次利用;30%城市实现绿色配送。
探寻可持续之路
碳中和工厂的实现,也见证了达能全球战略框架在中国市场的推进。
2022年,达能更新发布了“Impact Journey达能振力征程”战略框架。新框架立足于“通过食品,为尽可能多的人带来健康”的公司使命,将健康的食品、自然、员工与社区作为三大战略支柱。
“自然”被提到了战略高度。朝着2050年全价值链净零排放的承诺稳步进发。
达能的“净零排放”之路,有着非常明确的时间表。
2022年11月,达能公布了一项名为“Re-Fuel Danone”的全球能源卓越计划,旨在改变旗下全球工厂的能源足迹,使业务运营更加敏捷、节能、高效、富有韧性及可持续性。
达能计划通过该项目实现以下目标:到2025年,提升30%能源效率;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如沼气、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氢能等的应用比例;到2030年,100%的电力能源和50%的总能源来自可再生资源;到2030年,将企业自有设施的碳排放和企业消耗外购能源导致的供能机构的碳排放,至少减少42%。
目前,达能集团旗下工厂可再生电力的利用率已达到68.5%;在过去二十年间,达能的能源使用强度已减少46%。而自2015年以来,达能已将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了27.1%。,84%的产品包装已实现可再利用、可回收或可用于堆肥。
数据出色,达能和旗下脉动选择了一条“高难度的路”。“《巴黎协定》为实现碳中和给出的时间范围是2050到2070年,所以我们就对标最高的要求,希望2050年能够去实现这个目标。按我们的进度来看在不断接近,但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没有那么容易。”高月秋表示。
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投入与产出”。
2022年,脉动宣布将与长期专注于碳捕捉和转化的创新公司LanzaTech合作,投资一种全新包装材料生产技术,可以将富碳气源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通过微生物直接转化为生产PET瓶所需的关键原料,从而减少石油的使用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去年,脉动在进博会上展示了全球首个由“碳捕捉”技术打造的“智慧碳”脉动概念瓶。“它非常超前,在实验室已经成功了,但要量产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投资。”高月秋说,碳捕捉技术“预计5年内都是单方面的投入,不会有任何经济上的回报”。
长远战略眼光的背后,企业也不可以无视经济账。
“例如,把PVC标签改成了PETg标签确实可以让下游的回收环节变得更简单,但也会增加成本。”高月秋说,达能中国饮料的办法,是和上游供应商一起研究,“怎么样可以把这个膜做得足够薄,使得它的综合成本可控,同时也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消耗”。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技术难题,需要一一解决。
“要平衡发展和成本的关系,我们会去看整条供应链,看这个行为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这是我们更为关心的。”高月秋补充说,“我们不会单纯地只关注短期的回报”。
一朵云与一片云
事实上,达能对于可持续发展,有着更宏观的认知。
3月25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方案”分论坛上,达能全球首席执行官盛睿安(Antoine de Saint-Affrique)表示:“在达能,我们相信食品可以而且理应成为一种解决方案,既能滋养健康、支持人民和社区的繁荣,又能保护和恢复自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致力于减少碳排放,改变整个价值链,以实现将地球升温限制在1.5°C的目标。”
他明确表示:“中国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希望与政府和商业伙伴合作,在再生农业实践、循环和低碳包装系统、森林保护和造林计划,以及减少食物浪费等领域,找到适合中国的气候解决方案。”
高月秋将这种合作与共生,解读为“一朵云拉动一片云”的关系。
“我们今天已经实现了工厂生产环节的碳中和,但是如果从整个供应链来看——从产品的原材料一直到消费者最终消费完之后瓶子的回收,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一起去发挥作用。”她说,希望上游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本身的生产过程,以及下游零售商和客户端的存储运输、销售环节都能够实现碳中和。
在2022年,达能中国饮料举办了多场“低碳供应链”主题培训,涵盖低碳、能效与核查等主题,累计为来自上下游供应商的324人次进行赋能。同时,达能中国饮料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持续推动供应商合规性改善,让供应商的环境绩效更加透明。
达能中国饮料自2017年参加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绿色供应链项目,并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在IPE发布的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排名中获得食品饮料行业第一的位置。
而今年“世界地球日”,脉动还携手中粮、嘉吉、紫江企业、安得智联等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发起“同护地球”减碳倡议,承诺于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碳排放”,不仅得到了来自迪卡侬、阿里巴巴、超级猩猩、罗森、大润发等渠道合作伙伴的支持,也让业内颇为期待。
公众的参与,同样重要。
“除了自身生产制造外,还要把上游原材料、下游存储运输、销售环节,甚至终端消费者喝完脉动后对瓶子的处理,都做到碳中和了,我们才可以说脉动品牌的全生命周期是碳中和的。”高月秋说,如何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让低碳价值链形成闭环,也是达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如今,脉动在中国各大城市拥有超过3.5亿消费人群。作为维生素饮料的领导品牌,脉动的减碳举措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转变。二十年来,消费者已经习惯减塑后更“绿色盈动”的脉动,通过脉动在高校投放的“塑料回收机”,他们渐渐习惯了喝完脉动后将100%可回收的瓶子随手投入回收机;通过与迪卡侬等商家的合作,脉动把回收塑料做成定制款的背包,让年轻人们体验环保技术的魅力,与循环经济的潮流。
“今年我们会在这个领域里做更多的尝试,也希望能够润物细无声地去影响消费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去接受可持续的生活理念。”高月秋介绍,近期,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留意到脉动瓶盖上多了一个弯弯的“笑脸”,仿佛蓝色地球在向你微笑。那条微笑的曲线,其实是一行刻于瓶盖上的文字:“来自碳中和工厂”。
这看似是脉动为了“碳中和工厂”做的一次自宣传,但高秋月更愿意把它解读为达能推动绿色消费行为的一项创新——通过更为明显的标识,鼓励绿色消费。在拧开每一瓶脉动的瞬间,一粒种子便随之播种到了消费者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