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的电影——贾樟柯谈《二十四城记》

《二十四城记》是贾樟柯在内地公映的第三部电影,这也是他第三次把关注投向中国式“奇观”背后的凡人。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黄家杨 吴达

成都东二环外一片840亩的土地上,存在了50年,是曾有近3万职工、10万家属的一家工厂。过去叫“成发集团”,再过去叫“420厂”。一年之内工厂迁移、拆除,今后这里将诞生“二十四城”,一片巨大的商业住宅区,整个区域的地产开发将持续30年……

《二十四城记》是贾樟柯在内地公映的第三部电影,这也是他第三次把关注投向中国式“奇观”背后的凡人。

《世界》里的奇观是世界公园,由穷乡僻壤来的打工者在此劳作,给城里的游客提供廉价浏览异国风情的服务;《三峡好人》里的奇观是空前宏大的水利工程;在《二十四城记》,是成都东二环外一片840亩的土地上,存在了50年,曾有近3万职工、10万家属的一家工厂。过去叫“成发集团”,再过去叫“420厂”。一年之内工厂迁移、拆除,今后这里将诞生“二十四城”,一片巨大的商业住宅区,整个区域的地产开发将持续30年。

当年从新闻里看到这些数字,贾樟柯说自己“打了个冷颤”。

由万人大厂到商业楼盘的当代变迁,触动了贾樟柯对记忆的一贯敏感。他的第一反应是拍摄一部口述历史的电影。但最终的《二十四城记》显然不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回复

2011-07-15

这样的中国真实谁会去关注和记录,除了贾樟柯。故事中人物的遭遇和情感总是让人又惆怅又感慨,令人心绪难平,“他们真的是在维护自己青春的选择,在维护自己曾经的信仰”…… 工人们为之奉献一生的信仰啊,你除了让他们生命过度损耗和生活无谓牺牲之外,又回报了什么呢?

回复

2011-07-15

这样的中国真实谁会去关注和记录,除了贾樟柯。故事中人物的遭遇和情感总是让人又惆怅又感慨,令人心绪难平,“他们真的是在维护自己青春的选择,在维护自己曾经的信仰”…… 工人们为之奉献一生的信仰啊,你除了让他们生命过度损耗和生活无谓牺牲之外,又回报了什么呢?

回复

2009-03-29

现在这个社会难以体会到那种离别工作环境的心痛之情 师徒之情

回复

2009-03-29

在现在社会工作难得的感情

回复

2009-03-28

他实际上清楚得很,知道你们在外面怎么弄钱,既得利益者是谁,都不傻,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啊,修飞机的。他们真的是在维护自己青春的选择,在维护自己曾经的信仰。那个信仰在当初是非常真诚的。

回复

2009-03-10

支持贾樟柯,从生活出发,山西人的骄傲

回复

2009-03-09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体制之中。

回复

2009-03-05

喜欢贾樟柯 喜欢他镜头里的小武

回复

2009-03-05

很多东西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