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下苑村:艺术融入乡村的一种可能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方迎忠 郑洁

3月19日,北京下苑村,陶艺雕塑家郑玉奎在工作室给昌平区老年大学兴寿分校的学员上2023年第一期陶艺课。十几位学员都是镇里的村民,年纪最大的已84岁(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村民王宝珠的工作室就在自家院里,有120平米,挑高7米,很敞亮。在农村,这样的房屋结构不常见。和王宝珠共用一个工作室的画家黑子(本名申建军)说,这个空间好,适合画大画。

北京城区以北50公里的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面积1.2平方公里,王宝珠的工作室就坐落在村口不远处。大开间一分为二,黑子和王宝珠各占一边。周末遇上了,偶尔交流一下。王宝珠有时不确定怎么调色,会向黑子请教。他不好意思地解释,自己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能凭着感觉试。

村民王宝珠正在根据少年时的记忆,描绘当年昌平修铁路的场景。画面中有上百人,复杂的构图和大场景对他是个挑战(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1995年起,下苑村陆续有艺术家进驻,建立工作室,或是开工作坊、做艺考培训。1990年代后期,中央美院的教师钱绍武、田世信、王少军等陆续来到下苑村。2000年,钱绍武给这里题字,写下“下苑艺术家村”。

将近三十年过去,艺术家有的住下,有的离开,有的回来;在艺术家和一百五十多户村民的合力下,下苑村的生态发生剧变,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连。

艺术家黑子给王宝珠讲解颜色在光线下的过渡和变化(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梁辰/图)

63岁的王宝珠最出名的作品系列是驴。墙上大大小小的画、工作室角落摞满的画板只是“冰山一角”,他笑着说,这批画前不久刚参完展回来。六七年前,他第一次受邀参加画展,带着画作去了前门琉璃厂。后来,他的画作又陆续出现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和炎黄艺术馆等。

“特别质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赵立宇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