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推百亿美元债务重组,只是融创求生的第一步
处置资产在爆雷前更有意义,与AMC合作只是项目层面的资金流入。
对于房企而言,各地政府提供的纾困资金也是一笔笔新增债务。
“没有新资金注入的重组方案都不具备实质性作用。”
责任编辑:冯叶
“最近一年来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2023年3月31日晚间,融创中国(1918.HK)交出了2022年年报,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在年报中致歉。
不出意外地,融创继续亏损,2022年核心净利润约为-138.6亿元。但亏损幅度有所收窄,较2021年减少约45%。
融创整体的负债情况略有好转。2022年,融创的有息负债约为2984亿元,较2021年减少约233亿元;公司连同其合营及联营公司的有息负债约为4043亿元,较2021年减少约642亿元。
不过,逾期债务和现金流的情况还是不乐观。截至年报获批准日期,融创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约为1005.2亿元,并导致借贷本金约835.5亿元可能被要求提前还款。融创还因多种原因涉及不同诉讼及仲裁案件。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融创的现金余额约为375.4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317亿元。其中,非受限制现金约为116亿元。
融创是2023年继花样年、恒大等之后,为数不多公布境外重组支持协议(RSA)的房企之一。
在年报发出的前两日,融创释放一则好消息:合计约100亿美元的境外债重组方案已获得持债金额超30%的债权人小组同意。但按行业惯例,重组方案要获得通过,需有75%的债权人同意。
如果该重组方案通过,加上之前为化解债务危机所做的努力,融创将获得2—3年的喘息期。
不再低价处置核心资产
2022年5月12日,融创公告称,无法支付4笔美元债的票据利息,合计金额超过7亿元。
在这份公告中,融创较多地将违约归因于外部因素。比如,部分房企陆续爆雷,导致业内融资难度加大;叠加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公司评级,导致自救的资金方案难以落地;同时受疫情影响,公司在核心城市的销售大幅下滑等等。
直到一年后,孙宏斌在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上作出了“深刻反思”,称“更本质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造成的”。
孙宏斌表示,追求规模的惯性让融创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比如2021年上半年的那一轮拿地,同时,融创在管理上存在权力过于下放等问题,融创的安全垫不够厚。
违约前,融创已开始自救。2021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