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巡考团:在全国寻找“上岸”机会
应届生卢锡和细数过,如果时间上都不冲突,在考编和考公上,应届生至少可以考10场。在他看来,这种方式“容错率无限高”。
许多学生未雨绸缪,提前将考公作为出路。早在考研的时候,刘煜就决定跨考一个偏文科的专业,即经管类专业,以便报考公务员的时候,对口的岗位会多一点。
考公这件事,给了钱晓安很强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上岸”后,他依旧会频繁地做粉笔模考,录屏分享自己的做题思路。他说,可以理解为“虚荣心上的满足”,也可以说是“总要有人肯发光”。
(本文首发于2023年4月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何海宁
考期撞车了,摆在“巡考人”钱晓安眼前的有两条路。
一个是哈尔滨省直单位的笔试,作为一个东北人,能在家门口上班是全家人的期望,稳定、体面;一个是南京市公务员面试,考上了要举家搬迁到陌生城市,纳入考量的另一信息是——选后者,他的笔试比第二名高接近10分,赢面更大。
做抉择时,他已近32岁,待业在家,“带着妻女啃老”,迫切需要考编“上岸”。眼下的戏剧性抉择,被视为2022年新冠疫情期间的一次无可奈何,两个原定于当年2月不同日期的考试,一延再延,双双通知考生们于7月9日开考。
人们将国家公务员考试、地方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及遴选统称为公考。2023年1月8日,国考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287个城市拉开序幕,152.5万名考生参加了考试,而从招录计划来看,报录比例约为41:1。早在国考之前,江苏、浙江等地已经举行了省考笔试,广东、山东、湖北等地的省考笔试则紧随国考之后。
为了考公上岸,一些考生各地奔波,被称为“公考巡考团”。按照天津一所高校应届生孙宇平的分析,一年中至少有四场大型考试可以准备。首先是江浙鲁的自主命题考试,很容易被安排在同一时间;接下来是广东省考,时间通常是在元旦后的第一个周末;再然后是国考,不会有任何考试和它撞车,是最重要的一场;最后是多省联考,在同时间统一进行笔试。
同为应届生的卢锡和细数过,如果时间上都不冲突,在考编和考公上,应届生至少可以考10场。在他看来,这种方式“容错率无限高”。
增加“命中带编的概率”
短短四个月,孙宇平参加了10场考试。
他熟练地报出日期和考试内容:2022年11月13日,两场考试,上午北京定向选调(选调生是经由组织选调到基层锻炼、重点培养的人员),下午江苏名校优生;11月17日,吉林定向选调;12月17日,江苏普选:次日,浙江定向选调;2023年1月8日,国考;1月13日,安徽定向选调;2月12日,湖北定向选调;2月19日,广东定向选调;2月25日,广东省考。
各地“巡考”,是他口中“增加考公上岸概率”的方法。用孙宇平的话来说,如果“拘泥于一个地方”,一年只考两场,那么“命中带编的概率”就比“巡考人”要少得多。
“考公一般是几十个人几百个人甚至上千个人争一个岗位。”自称热爱“巡考”的卢锡和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如果你一年只考两次的话,说实话风险太大了,很难上岸,很难成功。除非是有绝对的实力,才有底气一年只考一两场。”
除了增加上岸概率外,密集地考试被巡考人视作“打怪升级”“练手提分”的好方法。
孙宇平直言,考一次试胜过一个月的复习。“考场那种实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