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岭丨峡河西流去
三条岭的垭口有些高,有些窄,有些不近人情,年年落在岭上的雪总是最晚融化。从南向北的人,从北往南的人,到了两边山下,看着岭上白皑皑的雪,止不住发怵。
责任编辑:邢人俨
从十九岁那年春天第一次出门远行开始,由家乡至县城的这条曲里拐弯的山间公路,往往返返的趟数和几十年里做过的梦大概差不多相等。
今天说说与横亘其间的一座并不著名的山岭——三条岭有关的一些故事。谁说不是呢,故事也是横亘在人与时间里的山岭。
初二那年,全县进行乡村公路大整改。所谓整改,就是把路基低的地方垫高,高的地方削低,弯的地方拉直,直的地方变得一眼能看清前方来者是谁。这些小工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总是一再二,再而三地折腾,所以你看,普天下的工程从来没停止过整改,当然,也不仅仅是公路。
三条岭的垭口有些高,有些窄,有些不近人情,年年落在岭上的雪总是最晚融化。从南向北的人,从北往南的人,到了两边山下,看着岭上白皑皑的雪,止不住发怵。这一次整改下了大功夫,首先在垭口上立了一块白铁皮牌子,上写“三条岺”三个大字,以示工程和决心的浩大。我们这些上学下学往返两地的学生都不认识这个“岺”字,自惭形秽学实在是白上了。
经过一冬的苦干,公路终于整改好了。垭口落下来五丈。落下来的垭口不再像垭口,更像一道万夫莫开的关隘,竖在半坡的白铁皮牌子高高在上,像一面凝固的旗帜。每一次经过,我们都要捡一抱石头,奋力往铁皮上扔,一边扔,心里一边骂:狗日的,谁叫你让我们不认识。其实这时,我们已经都知道,那是个“岭”字。
白铁皮牌子终于扛不住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终于一头栽倒了下来,第二天又正好被一个远来经过的货郎看见。他把它裁成了一块块小铁皮,做成了一大堆土豆皮刨子,在街上出售。小镇人从来没见过这么乖巧又好用的土豆皮刨子,争先恐后去抢。从此多少年里,漂亮的铁皮刨子削尽了一岭两乡的土豆皮。
在还没有电商之前,至少是镇上没有像样的超市之前,老家人穿的衣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