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研究员孙东明:给芯片“装空调”的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解释,“不到一角钱硬币大小”的器件安装在半导体芯片上,通电后,器件上下表面产生上百度的温差,帮助半导体芯片发挥最好的性能。

“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表示,必须努力推进先导阵列的规划和建设,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不断提升望远镜性能。“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保持FAST来之不易的领先优势。”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吴筱羽

左起:青海团西宁市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蓉、辽宁团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贵州团“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图)

“我们已实现包括宇航级到工业级,一系列微型半导体器件的真正国产化。”2023年3月7日14时,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开始前的“代表通道”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孙东明指出,国产温控器件研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彻底打破以往国外对中国高端温控器件的垄断”。

孙东明举例称,2022年7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温控器件搭载火箭和卫星顺利升空,首次实现国产温控器件在500公里太空成功在轨验证。

“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举行,历时共31分钟,由两组共6位人大代表进入人民大会堂的新闻发布厅,与在场记者展开会前交流。

第二组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