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对话
-
南周对话上海高院院长贾宇: “父债子偿”等传统偿债文化观念需转变
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死债不赖”“父债子偿”这样的传统偿债文化影响很大,文化观念还需要转变,从行政管理上要将破产企业和正常企业同等对待。 数字化本身不是目的,用好司法大数据这座“富矿”作为提升司法质效、加强司法监督、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才是关键。 -
南周对话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如何坐稳“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2022年,西安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1486.51亿元,增长4.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两项增速均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生产新能源汽车101.52万辆,同比增长277.7%,反超上海,问鼎“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 “当前,西安城镇建设与大遗址保护利用相对割裂,大遗址成为城镇集中建设区中的‘孤岛’,不利于遗址的保护利用。” -
南周对话沈阳市市长吕志成:投资如何“跨过山海关”?
2022年,沈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构建新发展格局,重点在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匹配,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
南周对话安徽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武:合规改革有利于涉案企业“活下来”
企业合规本质上属于“司法康复”,通过综合运用司法政策、创新司法手段,让“带病”企业通过合规建设,实现“司法康复” “企业更生”。 检察公益诉讼领域存在立法分散、供给不足、层级不高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该项制度可持续性发展及治理效能发挥的掣肘。当前公益诉专门立法的优先选择是应先行制定一部“检察公益诉讼法”。 -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谈共同富裕:“不好高骛远,不吊高胃口”
富不富裕是生产力水平问题,是否共同富裕是分配制度问题。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重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 (本文首发于2022年3月10日《南方周末》)
网络编辑|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