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杂文家陈泽群
陈老师这个温情的人,晚年终于得到了好报:有爱他的学生、文友和读者,还有老家广西来的爱慕他人品和文品的退休校长刘威莉,与他一起生活,帮他结束了每天煮三碗面的老鳏夫日子,牵手走完了年老多病的最后十多年。
责任编辑:马莉
当我确定用这个题目时,心情是复杂的。应当承认陈泽群先生作为网络传播兴起之前的一个杂文家,他发表的作品及其影响力主要是在湖北武汉地区,但是,正如我们南方日报的首任社长、人民出版社原总编辑、杂文家严秀(曾彦修),在读了陈泽群的作品后所说:“泽群同志的杂文在全国都是数得上的佳作”。那是1980年代,严秀与牧惠两位杂文界的前辈为湖南文艺社合编《当代杂文选粹》丛书,甘做副手的牧惠先生广泛征稿筛选,将陈泽群特别推荐给严秀,于是陈泽群以“地方作者”得以“登籍”选萃系列。二人随后主编的《中国新文艺大系杂文卷》共收入陈泽群7篇杂文,可谓青眼有加。而在我心中,说“武汉杂文家陈泽群”,是以陈泽群为武汉的“地望”(相当于今日之所谓文化“地标”;恰如称张之洞为“张南皮”,李鸿章为“李合肥”,皆以称“郡望”表敬)的。事实上,陈泽群先生于去年9月2日病逝后,武汉地区的省市媒体同声哀悼,《武汉晚报》以“湖北杂文第一人”为题报道讣闻;11月《长江日报》以《谁与斯人慷慨同》为题报道了当地文学界、新闻界召开的陈泽群追思会发言。
对我来说,陈泽群不仅是文学评论的对象,更是一分情感所系。刘洪波在《纪念杂文家陈泽群先生》的文章里说,“城市是很多人构成的总体,但对于生活在他处的人,一座城市是存在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