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西游”世界,在传承中迸发创新力量
流行与经典,总在相互成就的轮回之中——流行或许昙花一现,而经典传世之作通常立于潮流之巅,得以流传千秋。
《西游记》正是其中的翘楚,它把纷繁复杂的神话、宗教与历史等叠加成一个宇宙,所呈现的冲击力与想象力纷至沓来。以《西游记》为蓝本所发展出的“西游宇宙”令人叹为观止,在多元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的交相辉映下,不断呈现出更为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相传,渗透在中国人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之中。
不管是画师、作曲家、作家、演员还是游戏匠人,每个人心中都有“西游”二字。他们与西游的缘分都是一个切面,共同锻造出一块面向未来与世界的文化瑰宝。
经典之“传”
提起西游经典作品,绕不开重播了三千多次的86版电视剧《西游记》。在这部电视剧中,作曲家许镜清创作了所有乐曲和歌曲,留下《云宫迅音》《敢问路在何方》《女儿情》等脍炙人口的曼妙乐曲。
音乐给人无限遐思,人们用心聆听,不自觉走进“西游”光怪陆离的世界里。而一套栩栩如生的连环画,则是无数孩子的启蒙老师,带领他们走近“西游”。
中央民族大学国画系副教授付爱民还记得,自己刚学画时接触的第一个形象就是孙悟空。这种发自内心的原动力,在多年后驱动他接下河北美术出版社的创作任务,花了近六年时间实现了与前后三代画家的“跨时空”接力,完成了这部经典画作的最后一棒。
让人们走近“西游”的,还有《西游记》本身。知名作家、学者李天飞曾作为中华书局文学室的编辑,参考一千多种文献,为《西游记》做校注,得到业内交口赞誉。无论是何种表现形式,《西游记》的内核乐趣始终是大众化的,永远呈现普适性的吸引力,这也是其成为永不枯竭、取之不尽的宝藏之地的秘诀所在。
千人千“变”
从自由不羁的“美猴王”,到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再到取得真经的“斗战胜佛”,家喻户晓的孙悟空似乎永远自带主角光环。和许多人一样,梦幻事业部总经理吴伟聪深深被孙悟空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孙悟空那种进步跃迁、修心炼性的昂扬姿态,以及冒险精神和不妥协的人生态度,激励他向着更大、更完整的梦幻世界奋进。
相比之下,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竺洪波则更欣赏禅心坚定又带些“话痨”特色的唐僧。唐僧追求真理,虽九死而不悔,这种意志潜移默化地加深了这名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感。
演员麦长青曾与沙僧有着深厚联结,塑造了TVB 96版《西游记》中的沙僧一角。剧中的沙僧不只是个打碎了琉璃盏而被贬入凡间的“和事佬”,也有着单纯、直接的小孩心性。麦长青对表演艺术的钻研和韧性,为这个角色增色不少。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李敬泽评价,《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中少有的、带着成长小说意义和味道的作品”。许多人从对《西游记》人物原型的观察中,或多或少地去辨认自己、领会自己。取经之路像一种隐喻,构成了每个人对于自己人生境遇的一种解释。
同样地,在帆书App(原“樊登读书App”)讲书人李蕾眼中,《西游记》的关键词在于“游”——每个在现实中挣扎的人,都希望存在一个平行世界,大圣有大圣的精彩,小妖有小妖的生活。唯有尽情地奔跑跳跃,才能活出此生的精彩。
网易游戏市场副总裁吴鑫鑫发现,在游戏中,越来越多人于庞大而立体化的社交体系上建立情感联结。《梦幻西游》的每个玩家都能选好自身定位,在此扎根,在此成长。他们是“梦幻”世界的“创作者”,创出自己的“多变”人生,也携手闯出《梦幻西游》的“取经”之路。
梦幻造“新”
《西游记》所蕴含的惊人想象力,构筑出独一无二的时空与人的世界观。对河北大学教授韩田鹿而言,《西游记》最大的贡献是为中国人构建出一个完整而贯通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国家一级作家梅毅的考量同样深远:西游IP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编码中国文化,强化《西游记》所蕴含的“中国符号”和“中国价值”才能让这部经典之作走向更远。
恢弘无比的世界观,在被比作“第九艺术”的游戏产业中得到进一步的扩张。作为《梦幻西游》最早的玩家之一,邓佳豪(网名:智能路障)热衷于收集整理游戏产品开发和运营中的各种历史趣事。在《梦幻西游》中,饱满的人物成长性更是游戏长青的奥秘,在“西游”之外续写“西游”。
网易高级副总裁林云枫始终将目光聚焦于“我”,让玩家成为游戏的主角和主策划,是《梦幻西游》一直不变的追求。游戏的形式在不断进化,玩法内容也在推陈出新,极高的自由度、极强的互动性吸引着人们来到这里,重新“创作”并“演绎”着现代人取经的故事。
继承传统的最好方式是创新,在每个人的努力下,“西游”的传承之路走进了一个新阶段,也正走向一个更宽广的未来。以热爱致敬经典,让难走的路也变成了通天大道。
网络编辑: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