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08书单
“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那是他们的幸运或不幸,对我,却意味着青春期的一个漫长虔敬的注目礼。网络上的“回忆碎片体”并不少,但能像这样渐渐积攒成规模的并不多见。
责任编辑:刘小磊
☆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
《中性》,[美]杰弗里·尤金尼德斯著,主万、叶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1月
近年最让我惊喜的长篇。整整641页的《中性》,直到第302页,才第一次出现了完整的书名。那一章的题目就叫Middlesex,直译过来是“米 德尔塞克斯”——美国底特律的一条街。小说里叙述的那个美国籍希腊裔家族,正是从这一页开始迁居此地的。鉴于本书主人公的双性人身份,谁都看得出这个地名 语带双关。无论在结构还是在内涵上,这里都是《中性》的“中点”,瞻前则可见浩浩荡荡的家族传奇,顾后则重在窥探个人心理之演进。贯彻小说始终的是作者“ 居中”的自觉意识。《丽莉·布瑞斯珂的中国眼睛》,[美]帕特丽卡·劳伦斯著,万江波等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6月
在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中,丽莉·布瑞斯珂是一个“有一对中国眼睛”的女子。借着这双眼睛,本书作者劳伦斯把时光拉回到上世纪30年代,将彼时 的两个文学团体——中国的新月社和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作平行研究,从新月派女作家兼画家凌叔华与伍尔夫的外甥朱利安·贝尔的私情开始,渐渐将八卦沉淀成文 化。当卷轴完全展开时,我们发现,这是一席中英作家、学者之间的有关个人、民族、文学和美学的对话。出于复杂的文化禁忌和性禁忌,这对话的声音曾被长期遮 蔽,惟其如此,当它们重新被尽可能充分地展示在作者所谓的“开阔之地”时,我们的耳膜被轻轻地震颤了一下。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张立宪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4月
作者是1970年生人,青少年横贯整个1980年代。我比他小5岁。他们那一代弄潮的时候,我刚刚挨近沙滩,好不容易一脚踩上去了,1990年代的 海面已归于平静。整个中学时代,我差不多就是隔着五六年的差距,仰视无数个张立宪在大学校园里赛诗,然后把那些句子转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光荣属于八十 年代的新一辈”,那是他们的幸运或不幸,对我,却意味着青春期的一个漫长虔敬的注目礼。网络上的“回忆碎片体”并不少,但能像这样渐渐积攒成规模的并不多 见。虽然作者自述“想起来就写,拎起来就说”,但事实上,这12章所选取的主题都是承载着岁月流逝的容器,那些罗列出来的书籍、电影,都是群体记忆的见 证。那是个可能性从“贫瘠”渐变为“丰富”的年代,获得信息和娱乐的渠道远比今天狭窄,也就是说,那些被“久经传阅”或者“久经传唱&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