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再收紧,仅“少数高校”可实行

据《光明日报》报道,早在2015年,某高校城建学院土木工程大类的学生,最终甚至只能以抓阄的方式,选择自己的专业。

港校和内地合作办学的机制能否为大类招生带来更多可能性?“关键还是在于学校招生的自主权有多大。”储朝晖认为,相对而言,港校的招生自主权,比内地高校是更大一些的。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2年6月27日,考生在山东烟台一场高考招生咨询会上阅读高考志愿填报指南。(视觉中国/图)

2023年1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特别提及“严格规范高校大类招生行为”。

通知要求,原则上,高校按专业开展招生,“少数探索大类招生的高校要精心制定培养分流方案”,并“确保科学规范、公平公正”。而在2022年,高招规定则明确培养方案不合理、不到位或招生和培养方案不一致的,不得开展大类招生。这意味着,与2022年相比,大类招生变成只有在“少数高校”才能实行的招生模式。

大类招生是在大学本科招生时,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的专业合并。学生入校后,统一学习基础课,一段时间后再根据成绩和兴趣,分流到各个专业。其初衷是拓宽人才培养口径,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专业选择空间。随着新高考在各省逐步落地,大类招生成为众多学校的招生选择,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学院教学工作部童玲欣等人的统计,截至2021年,首轮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有117所实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占比达到85.4%。

然而,近年来大类招生的乱象不断。部分高校将冷、热门专业捆绑到同一类别,引发争议不少。某些高校将培养目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